回憶錄的形式其實就是自我流水賬的記錄,但是記錄的深淺還是有區別的,而哈利王子的這篇流水帳可以說僅僅就是一本流水帳,摻雜了一些對於出身的埋怨,好為自己脫離王室找一個更加合理的理由。
按照回憶錄的形式,哈利在撰寫這本書的同時已經進入到了埋怨與否認的心態,從開篇對小時候的描述就可以看得出來。小時候還是無憂無慮的,只需要考慮住的舒不舒服,長大了回過頭來看,原來我這是一個Spare。回憶中的童年也是被約束的童年,可以預見到這種回憶就是被束縛的感覺,也就有了後面的逃離,即便是王子誰又喜歡被束縛呢?沒承皇冠之重,又何必要受這些束縛呢?自由的國度是需要追求自由的。
從媽媽去世的第二天,我就已經遇到了與媒體不可破解的關係,讓我在悲傷中又產生了恐懼。12歲的哈利王子不知道沒有了媽媽應該如何。而在送媽媽最後一程的時候,哥哥還是哈利王子汲取能量的物件。《祖魯》為哈利王子進入軍隊埋下了伏筆。
媽媽的死去成為哈利王子不努力的介面,因為有心態抵抗,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一個普通家庭普通小孩的思維,也就能夠映射出後面他退出退出皇室歸於平庸。這讓我不得不又想起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這句話。非嫡傳就需要用各種努力證明自己的存在,而這種存在感是原本應該與生俱來的,就像二胎家庭的大寶,是自然被忽視的那一個,沒有理由,自然形成的結果。伴隨著哈利王子成長的永遠是失去母親的痛苦,用欺騙自己的方式永遠相信媽媽還在世,還殷切的期望能夠再次見到,然而每次都是夢中才能相見。這種失落感讓哈裡王子吸上了大麻,這也讓皇室丟盡了臉面。或許這是備胎被嫌棄的原因,這不就是自暴自棄嗎,竟然每次都要把媽媽拉出來墊背,一切都源自於媽媽的死去。這和中國式教育下小孩有什麼區別?我覺得基本一致。
哈利王子在書中坦然描述自己的第一次,吸食毒品等問題。在書中能夠直言不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確實是“過來人”的輕描淡寫。
在經歷了多年的喪母痛苦后,哈利王子也終於找到自己的方向——不是研究,而是當兵,不過在真正的步入下一個環節前,還是用了gap year去做了一些社會服務工作,也算是繼承了媽媽的遺志。
與狗仔隊的關係撕破是哈利王子知道了媽媽車禍現場的一些事實,比如死人身上出現的閃光燈,這讓他內心備受煎熬,這幫記者竟然沒有一點同情心,對這媽媽的屍體狂拍。
80後的自傳,其實是享受了王子這個身份帶來的光環,否則怎麼會有被關注的可能。書中的講述也是一種回憶,從12歲開始回憶到當前,回憶的文字直白,對於記憶深處會進行細節描述,也從書中講了種種身為王子的境遇與生活。
生存環境自然是無法被複製的,但是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也是每一個個體會遇到的。可以說,哈利王子的生活回憶基本對應了80后這一代人的生存記憶。
這本書能夠帶動大家勇於活出自我,當然也容易讓大家跟風模仿,王室的生活自然是不可複製的,所以大家如果對英國歷史及現皇室有興趣的話,可以從一個第三順位繼承人的角度感受一下,如果對這部分內容沒興趣的話,這本書讀起來也不會有什麼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