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亞平
牡丹長卷。嵩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4月15日,在嵩縣陸渾鎮牛寨村鐵牛廣場,隨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頒證官的鄭重宣佈,《國色牡丹開湖城》萬米長卷以“最長的牡丹國畫長卷(累計)”正式載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成為環湖新文旅發展一張靚麗的名片,為第42屆洛陽牡丹文化節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瞭解,該長卷以《國色牡丹開湖城》為主題,融合寫意與工筆技法,展現牡丹千姿百態,總長度10000米。由嵩縣籍牡丹畫家張志文發起,全國22個省市80名牡丹畫家參與,歷時三年創作完成。頒證儀式當天,萬米長卷沿湖畔花海觀景步道貼地展開,遊客徜徉其間,形成震撼的沉浸式藝術體驗。儀式後,長卷將珍藏於嵩縣陸渾鎮牛寨村“牡丹齋”,用於後續展覽交流。
這項紀錄的誕生,是嵩縣“藝術點亮鄉村”專項行動的縮影。
自2022年起,嵩縣文聯組織12家協會600余名文藝志願者,環陸渾湖打造書法、剪紙、牡丹藝術、中醫康養、電影科教等11個特色藝術村落,並成立張志文“牡丹齋”、嵩州文創館、烏曼空間等10余家工作室,將20多公里環湖路變為“文藝長廊”。通過“藝術+商業”“藝術+創意”等多種模式,吸引燈塔酒吧、知木茶飲、得福小院等120余家特色餐飲,帶動村民年均增收超萬元。
作為“藝術點亮鄉村”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的示範村,牛寨村以牡丹文化為主題,建設牡丹巷,建立牡丹廣場,種植觀賞牡丹200余畝,培養當地農民畫家30餘人,吸引全國各地110余名牡丹畫家齊聚牛寨,村內637幅牡丹牆繪總面積超3000平方米,開發牡丹絲巾、瓷盤等30餘種文創產品,年接待遊客量突破10萬人次,成為遠近聞名的牡丹藝術村。
日,在牛寨村牡丹長卷認證現場,非遺傳承人張師傅現場展示烙畫技藝,他說:“過去沒人瞧得上的老手藝,現在成了寶貝疙瘩。”藝術賦能下,嵩縣的非遺煥發新生,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種文化”育新風,村民執筆繪就共富畫卷。嵩縣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並重,開展書法、攝影、短視頻等培訓120期,惠及5800余名村民。昔日握鋤頭的雙手如今執筆作畫、登臺表演,“文藝范”浸潤鄉野。
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嵩縣打造喜事廣場,通過舉辦“孝老節”、非遺市集等活動,推動文明鄉風蔚然成風。
從萬米牡丹長卷到藝術村落集群,嵩縣以文化為筆、以生態為紙,讓藝術在綠水青山間紮根生長,書寫了“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這片河洛文明滋養的土地,正以藝術之光點亮鄉村未來,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打造“嵩縣樣板”。(來源:嵩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趙明辰 王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