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場事先張揚的大風
更新于:2025-04-14 13:48:54

北京市有561個大風監測點。11日17時,這場起於蒙古國、沿西北而來的大風刮過設於北京延慶閆家坪的第一個監測點,風速23.3米/秒(9級)陣風。  

3小時後,大風前沿抵達北京城區,東城、海澱、朝陽等地出現7-8級陣風。

風來了。

這場被稱為“近十年來最強系統性大風”,北京人民已經為之做足了準備。

01

7日晚,大風前4天

一個名為“氣象之語”的氣象科普博主在其小紅書賬號發佈內容,稱4月12日這波大風有可能刷新記錄,並預測“城區普遍陣風8-9級,部分預報甚至指向12級陣風的可能性。”

而這被當作關於北京這場大風的最早一條公開消息。一位要在週末乘高鐵來京考試的網友在看了帖子后改簽了車票,以確保提前抵京準時到達考場。

而後,該博主被證實為北京工商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被人發現這篇預測為轉載人大附中氣象社社員的朋友圈內容。

02

8日,大風前3天

九派新聞致電北京市氣象局,當時該局工作人員回應稱正在研判,還沒有比較準確的預報結論。

但同日,中國氣象頻道首席氣象分析師、熱門科普博主信欣也在社交平台發出了同樣的提醒:“11-12日華北等地需警惕破壞性大風。”

03

9日,大風前2天

下午,國網北京電力就已經收到了關於這場大風的詳細資訊,並安排了4300余名應急搶修人員攜273台套中低壓發電車、358台小型發電機在全市分區駐紮。同時調派了4支300餘人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攜帶照明燈塔、充電方艙、油鋸等應急裝備,提前抵達延慶、昌平、懷柔、門頭溝、房山等地區前置駐點佈防。

幾乎同時,海澱區馬連窪街道辦事處市民訴求處置中心副主任劉立峰開始組織人手、調集升降機、整理工具,準備在大風來臨前修剪500多棵樹木。

 圖源:仙小寶喵喵喵

當晚,新華社、北京日報、新京報等媒體陸續發佈關於11日到13日北京將出現極端大風與強降溫天氣的消息。

小紅書網友“是卷卷呀”(以下簡稱卷卷)所在社區居委會也開始在微信群提示週末有大風,“請大家及時清理自己的個人物品。”

不過對此群內並無人接話,各說各的——有人找木工師傅切門板,有人出租地下車位,有人吐槽樹上長蟲子把電動車給滴的全是油。

而原本對這場大風並未“特別重視”的捲卷開始上心了。因為她突然想起原本計劃在週六——也就是大風到來的12號當天——要帶孩子去參加活動,而媒體報導中對於這場大風的“破壞性”描述引起了她的重視。

卷卷是廣西柳州人,從小到大經歷過三次颱風,破損的玻璃窗、倒下的電線杆和舅舅家被全部泡壞的車都增加了她的風險意識。她開始想應對措施。

不久後,卷卷接到週六活動主辦方通知,活動取消。

04

10日,大風前1天

上午10點半,北京市氣象台正式發佈近10年首個大風橙色預警,明確11日傍晚至12日夜間為風力最強時段,平原地區陣風可達9-11級,山區局地超13級。

卷卷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后,馬上給車加滿了油、電動車充滿了電,去超市買了蔬菜、水果和牛奶。

包括那場備受矚目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在內,三場原定於本週末在北京舉辦的馬拉松比賽,都在當天宣佈延期。

全市公園景區發佈公告,將在大風橙色預警期間停運室外遊樂設施。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總共對篩選出的4800余株風險樹木進行了加固、修剪。但據說一網友單位院裡的一棵百年松樹,本來已經找好加固支架,但最終還是決定直接砍掉。

北京市各區各部門召開應急部署會議,直到下午7點,會議還沒有結束。

05

11日,防風準備工作進入高潮

11點,大風前6小時

一大早超市內就排起了長龍,蔬菜生鮮貨架很快見底,即便物美、永輝等大型連鎖超市已經將當日的備貨量提高到平日的2倍,也依然禁不住北京人民這通為防禦大風而進行的搶購。

當然,折耳根依舊是不能被接受的,只有它被留下了。而鳳梨也被意外地拉入了輿論漩渦,起因是蔬菜貨架被搶空后,商家用鳳梨“站崗”。

圖源:泡泡

圖源:華人老登

不僅是大型超市,原本一些客流較差的小菜店也在11日被買到“連塑膠袋都斷貨”,有人說,老闆一定暗暗高興:這錢還真是大風刮來的。

13點,大風前4小時

一位北京施工單位的建造師從周三開始收到總監理工程師的通知后,部門內連續加班了兩天討論應對措施方案。“從大風信號開始,就是開會開會,巡查巡查,方案方案,加班加班,值班值班,刮的是風嗎,是我的休息日。

據悉今年全市共有在建軌道交通線路10條段,建設里程177.4公里,施工現場總人數達2.6萬人。大風橙色預警期間,所有軌道交通專案將暫停室外作業,做好隱患防範和應急值守。

14點,大風前3小時

朝陽、海澱、昌平等15個行政區域內的共享單車停放點,哈啰工作人員已使用大型拖車進行回收。也有人將共享單車用細繩“拴”在幾顆大樹之間,並用白紙黑字寫上“大風天氣暫停使用”,至於留在路面上的共享單車則全部倒地躺平。

圖源:一隅愛旅行

此時歡樂谷的垃圾桶已被封閉,清華大學里的垃圾桶也被保潔圍著大樹捆了一圈。

圖源:小腦斧要努力變強

崗亭找來了最強有力的守護者——一台能壓住房頂的挖掘機。

圖源:旺仔媽媽的分享日記

15點,大風前2小時

一些幼兒園和小學提前放學,門口已經站滿了家長,互相一問為什麼這麼早來,都說怕被大風吹跑了。

圓明園常設於天心水面景區的室外展區,所展出“圓明園流散回歸的文物”玻璃罩已被卸除,相關文物也被搬運至庫房內進行保管。

而順義祥雲小鎮,工作人員把兩個人形雕塑用繩子綁上了,露天空間中的一些大型卡通塑像基本也都是同樣的處理方式。

圖源:我們一起去打卡

據說小鎮附近的農商銀行也已經把招牌卸下來抬大堂裡了;賓士大廈頂上那高30多米的賓士標誌,也在當天被放倒。

另外,被拆下來的停車位標識牌已經裝滿了一卡車。

來源:種柳樹的毛毛蟲

16點,大風前1小時

多數在京企業允許員工提前下班。

第一批到家的人,已經率先給自己的小電驢找到了好位置,比如牆根底下,而那些無處可立的電動車則齊刷刷被放倒,有的還用繩子跟大樹綁在了一起,甚至車身上都還留了紙條,說明是主動放倒,生怕被哪個好心人給扶起來。正所謂與其被風吹倒,不如率先躺平。

圖源:雲間上的芭蕾

汽車作為家庭的另一大資產,自然也是重點保護物件。但有些車主在臨時將車停至社區地庫時,即便未佔私人專屬車位也難免跟人產生矛盾,原因不難推測——隔壁車主技術不行,停車必須占倆。

但好在,北京市54處商場地下停車場與18處公共停車場及時免費向市民開放,以緩解大風天氣下的停車難題。

就在私家車主開向最近的地下停車場時,還有296名剛從大同遊學完的中小學生正在返京的高鐵上,26名負責老師不停接到家長催促返程的電話。

17點,大風入境

大風率先從北京西北部山區入境,位於延慶閆家坪的監測點記錄到23.3米/秒(9級)陣風 。

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建議,100斤以下就不要出門了,容易被吹跑。

全市430個消防救援站、小型站全員備勤,機動人員已經做好了跨區域增援應對和攻堅處置準備。

門頭溝公路分局則累計投入公路養護領域備勤力量177人,調配各類車輛機械設備54台套;應急保障隊伍78人隨時待命,配備專業車輛機械設備29台套,確保應急回應迅速高效。

圖源:啊姣啊~

但當時城內還未起大風,地鐵站裡卻已湧滿了人,很多人等半小時擠不上一趟車,也有下車的乘客差點被急於上車的人流擠回車廂。一個名為“瓊瓊白兔__Gone”的網友就說自己在十號線呼家樓往外擠,“純靠外面乘務員拉了我一把,感覺那一刻我像是被生出來的娃。”

18點,風在進城路上了

京客隆甜水園店已經補了4車貨。

研學機構的馮琳老師與11輛大巴車正在北京北站等待接上這296名學生回家,為此,北京北站“破例”打開東門,讓大巴車開進站前廣場,使孩子們以最快的速度上車回家。

圖源:人民日報

座標昌平的網友水生木杉趕在大風前洗洗刷刷乾完所有家務,連狗都提前遛來,特意給狗洗了澡,儀式感滿滿地迎接大風。

而下班晚的網友到盒馬也依然買不到菜。

卷卷則將家裡所有的電子產品,包括孩子的ipad、她和老公的手機手錶都充滿了電,因為她曾在一次颱風中看到電線杆子被吹倒,她怕停電。

捲卷夫妻倆還用布基膠帶封了窗戶,雖然評論區里很多人說北方都是雙層玻璃,這種做法沒什麼用,但至少看上去她家的“米”字封窗方式還算正常。有些網友就比較離譜了,比如他們會用膠帶在窗玻璃上貼個“麥”字,走的不是科學道路,而是玄學——因為“麥克風”。

圖源:七八囍(窗戶上的“麥”字更像一張驅風的符,當然也有那損網友說還有“麥旋風”。)

20點,風來了

大風前沿抵達北京城區,東城、海澱、朝陽等地出現7-8級陣風。東城鐘樓北橋記錄到21.7米/秒(9級)陣風;通州富豪村平原地區出現16.8米/秒(7級)陣風。  

一直捧著手機在社交平臺上看大風行徑接力播報的北京網友們,終於聽到了窗外呼嘯的風聲。

習慣每晚8點都要去公園走1個小時老張頭,一向風雲無阻,但那天不到半小時就被公園的工作人員“趕出來了”,但他也有新發現,“公園的很多帳篷都拆了”。

 

不過總有一部分網友覺得這風抵不上所謂“近十年來最強系統性大風”的稱號,不夠大。無論是出於對氣象部門的調侃還是真想體驗一下大風的刺激,這種言論都刺痛了一些人,比如應急保供單位工作人員的家屬。於是發帖希望部分網友能不能別再嫌風小,盼風來了。

“已經停休加班一天一夜了,開會都開到深夜,我在家裡擔心得心急如焚,一刷網上都在調侃預報雷聲大雨點小,說風力小,有的甚至還開玩笑要祈求風來。風真大起來了有多少人要在危險中工作啊。”

23點,風在吼

門窗專賣店的店員王旭還在刷小紅書,“越刷越精神。”他不停地在討論這場大風的帖子下留言,“檢查門窗是否關嚴,執手是否回正,紗窗鎖死,如果有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解決。”他只睡了5個小時,醒來一看小紅書的私信有80多條,都是諮詢門窗防風的,他覺得“週六日一過,北京門窗市場重新洗牌。”

06

12日,大風的正日子

淩晨2點21分在給主人手機聯繫發了十余條“異常振動”提醒后終於停下了,網友“OLD BABY”推測他那台沒放倒的小牛電動車就是在那時倒下了。

按照地鐵的常規運營時間,一般會在清晨5點後發首班車,但受大風影響,當天全市有包括13號線、房山線、亦莊線、首都機場線等在內的15條軌道交通地面高架線路區段停運,共涉及106座車站、216公里。地下段及不涉及地面高架線路的其他線路照常運營。

網友“哼你才到碗裡來”頂著大風到了地鐵站,發現地鐵都關門了,“牛馬還要上班”。而同一時段,運行的地鐵車廂里空蕩蕩猶如過年的北京。不過也無人在意,網友更關注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上班的到底是什麼公司。

圖源:哼你才到碗裡來”

最為意難平的當屬做足了功課準備去環球影城的外地遊客。即便11號環球影城先後兩次發佈對部分室外景點、演出、騎乘設施可能會臨時調整或關閉的通知,已經拉低了他們的心理預期,但在12日早上6點45分突然接到園方的閉園通知還是很讓人難繃。“都在化妝了,還好手機拿起來看一下,在我起床前五分鐘才說今天閉園,不能早點說嗎?”

 

上午10點,這場大風的本身實力與它在互聯網中發酵出的話題熱度都即將攀至它的峰值。

當時,路邊的一棵大樹被風颳倒,剛好被一名網友拍下。後來從北京市應急指揮中心發佈的消息得知,截至到它倒下的那一刻,全北京有288棵樹倒伏,壓了19輛車,7處線和9處房。到下午4點,這些數字變成887棵、43輛、14處線、9處房,外加東城、海澱等4區及市公園管理中心29株古樹折枝。

圖源:星星

作為位於北京北部的超大型社區,天通苑是較城區更早接觸到這場大風的,但這多餘的一點“交情”並沒有讓這場大風對這個人口密集的社區有些微“手軟”,刮得窗戶咣吒啷啷響了一夜後,又將一棵大樹連根拔起,樹根掀起了地皮,樹冠砸向了居民的窗戶,仿佛一套小連招。

圖源:北京安居房屋租售

同樣被吹倒的還有一位外賣小哥扶不起的電動車,一次又一次,車子抬起又倒下,保溫箱裡的物品已經要被風吹飛,他的衣服被掀起近乎蒙住了頭。

而幾乎同一時間,商場里的烤匠還要等位100桌;微博、抖音等平臺相關話題閱讀量、播放量達到頂峰,如微博話題#北京大風橙色預警#單日新增閱讀量超1.2億次,抖音相關視頻播放量突破2億次。

下午3點,部分地區風力漸弱,一位父親用床單、棍子和扭扭車做了個“帆船”,帶著孩子舉著帆,徜徉在北京的大風裡。

圖源:王小朵

之後,大家開始討論第二天的天氣,有人祈禱是個好天,因為她還要穿上婚紗,願自己的戶外婚禮還能如期。

卷卷的老公則要在13號這天出差,不知道能不能飛,但她說了,“航班不停牛馬就沖,牛馬要有牛馬的態度。”

不知怎麼的,這場大風突然讓卷卷鬆弛了下來,“不需要做任何計劃,也沒有任何安排,就一家人在家裡,我的娃自己看看書玩玩具,我老公今天加班,我也寫了一點東西,中間穿插著做飯以及陪伴,午覺3點多睡也是可以的,我們就覺得這種久違的鬆弛挺好的。”

而這種感受最集中出現的時間,多數是在11日晚8點前,在大風還未正式刮進城區前,空氣中漂浮著一種奇怪的興奮。

網友常念說,大風讓宿舍所有人都很早回到宿舍里“我們晚上一起拍了照一起玩了遊戲,這是我大三以來最開心的一晚,因為考研考公我們宿舍很久沒開心過了,每天都死氣沉沉各去各的圖書館,今天好輕鬆。給你看我們的泡麵大廈。”

圖源:常念

正如網友“林塔與北生”所說,“北京所有人都偷偷享受了這場災難”,因為“失控時刻”帶給人合法的鬆弛感。“你可以不按照原來的規則生活一天了”。

感謝諸位網友共同締造了這篇稿子。

參考資訊:

新京報《應對極端大風|國網北京電力4300余名應急搶修人員待命》

新京報《他們,在北京備戰狂風過境》

北京青年報《北京多家商場開放地下停車場供市民免費停車避風 商場管理者:希望藉此向市民傳遞溫暖》

北京日報《組建機動編隊!北京消防救援隊伍加強應急值守應對大風極端天氣》

北京交通《「2025大風交通保障」備戰大風天氣,北京公路人 嚴陣以待 多舉措保障安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後浪研究所”,作者:巴芮 楊小彤 何雨婷 張晶 高怡丹 ,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