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倫帶著《無憂渡》重返古裝劇戰場時,誰也沒想到這場"情懷殺"會變成"濾鏡碎"。開播一天彷彿當年那個用眼技征服觀眾的錦衣衛,突然被按下了演技倒退鍵,評論區也出現了油膩字眼。
猶記得2019年的冬天,《錦衣之下》里飛魚服一甩眼波流轉的陸繹,讓多少觀眾在空調房裡看得面紅耳赤。那時的任嘉倫,連手指尖都帶著戲。詔獄里攥緊的拳頭藏著隱忍,屋簷下撐傘時微顫的睫毛洩露心動,每個微表情都精準得像用遊標卡尺測量過。可六年後的宣夜,同樣的劍眉星目,卻讓觀眾直呼"油得能炒菜"?
這場"祛魅"來得猝不及防卻又早有預兆。細看《無憂渡》的失敗,何止是演員的鍋?號稱"東方奇幻美學天花板"的劇集,把經費都砸在了宣夜的360度旋轉特寫上,卻讓六個單元故事在稀碎剪輯中成了"鬼打牆"。
而任嘉倫的困境恰在於此。當85后小生們紛紛轉型現實題材,當00後新生代帶著新鮮感衝擊市場,他依然困在古偶舒適圈裡重複著"冷面霸總"的套路。這次翻車像面照妖鏡,照出了演員與角色的錯位。
34歲的年紀演少年捉妖師,眼角的細紋再厚的濾鏡也遮不住,程式化的表演遇上單薄的人設,讓"眼技派"淪為了"五官亂飛派"。更致命的是,觀眾對工業糖精的耐藥性早已拉滿。
當年陸繹今夏的"六元一斤蝦"CP是自來水安利,如今宣夜半夏的互動卻讓彈幕飄滿"按頭嗑糖最為致命"。
不過娛樂圈從沒有絕對定論。回望胡歌從“李逍遙”的瀟灑少年到“梅長蘇”的深沉謀士的驚豔蛻變,見證朱一龍從耽改劇頂流到金雞獎影帝的華麗逆襲,任嘉倫或許正站在破繭重生的關鍵節點。當觀眾在“陸繹之後再無白月光”的感慨中追憶往昔,演員本人或許需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