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商到外賣,京東為何執著於“百億補貼”?
更新于:2025-04-13 09:59:48

文 | 新立場Pro

價格永遠是最好的廣告,哪怕是在競爭局勢已經非常穩固的外賣市場,消費者照樣會為低價吸引、遷移,甚至奔走相告。

4 月10 日,京東官方微信公眾號“京東黑板報”預告,京東外賣百億補貼將於 4 月 11 日早 8 點正式上線,且計劃一年投入超 100 億元。

活動具體包括,面向全體用戶發放最高 20 元的補貼,覆蓋京東外賣平臺所有門店;此外,PLUS 會員和大學生使用者可以額外抽取滿 25 減 20 元的外賣“百億補貼金券”,每天限量 10 萬張。

這又是一次近乎陽謀的攻勢,發放補貼實現低價引流。使用“百億補貼”這個 Title 很好理解,這是當下消費者熟悉的低價標籤,省去了許多心智建設的行銷成本。其主營電商業務也在 2023 年發起低價攻勢時使用過百補的宣傳。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消費者無疑是喜聞樂見的。在高度同質化市場中,價格極易成為差異化競爭的中心。自上線以來,補貼換增長確有成效。

但從競爭對手的反應中,能看到處於不同經營階段的企業側重點的區別。據 Tech 星球,美團此前內測的“多店搭配買,騎手一起送”商圈功能,已於近期在北京、深圳、長沙三個城市正式上線。早已搭建好履約壁壘的企業,繼續豐富供給、堅守護城河,就足以形成防禦。

再回看本次京東外賣百補規則中的區分物件,其實已經能識別它圈定的目標:大學生是“行動最敏捷的消費者”,善於追逐低價和識別優惠;會員則為了更長遠的留量,以便普惠公司整體業務。

01 撬外賣市場的牆角,從大學生和奶茶開始

自 2 月宣佈進駐外賣行業,京東的每一步都走得很高調。

官宣時點明“品質外賣”只接受“品質堂食餐廳”入駐,且今年 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可享受全年免佣金政策。緊接著就是一度出圈成為社會新聞引發廣泛討論的,宣佈將逐步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成為首個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平臺。

上線一周后,京東外賣公佈的數據顯示,其業務已在全國 39 個城市上線,近 20 萬餐飲商家申請入駐,部分城市的訂單量增長 100 倍以上。上線四十天后,這個數據變成覆蓋全國 142 個城市,入駐門店數突破 45 萬家,平臺日訂單量突破 100 萬單。

一個插曲是,在官宣百補前一天,蔚來創始人李斌曬出與劉強東一起吃外賣的合影。他的微博配文提到,京東搞外賣是認真的,劉強東表示京東要做父母、孩子、客人都能放心吃的品質外賣。

圖片來源:小紅書@京東外賣

造勢充足,多番確證做外賣並非“玩票”,上線兩個月以來商家供給、履約配送也逐漸成形,但最關鍵的一環仍是,消費者們對這一切的感知如何。

大學生群體可能是觀察消費認知擴散軌跡的一個切入點。本地生活、及其他許多互聯網平臺都有針對學生群體的專項優惠,一方面因為學生對新事物接受度高、信息獲取能力強,又尚未經濟獨立,對價格十分敏感,會主動傳播並討論消費風尚。而與之對應,京東外賣也將大學生列為專項補貼物件,百補給到了更高額的優惠選擇。

“天天一杯幾塊錢的飲料”“一個號薅完了就換個號繼續”,我們從不同高校的在校大學生處得到了類似的資訊。他們的認知軌跡類似,幾乎都是從“京東還有外賣?”“我只有在買電腦的時候用京東”到“很便宜,截圖發群裡讓大家都來薅羊毛”。

口耳相傳之外,在小紅書、在豆瓣知名的省錢薅羊毛小組“買組”和“拼組”,怎麼在京東上領到最划算的優惠組合的攻略漸漸多了起來。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這其中的牽引力(價格)並不複雜,上線百億補貼也是為了將補貼力度再往前推一步。

奶茶可能是其中表現最“出彩”的一個品類,它同時滿足高頻消費、價格敏感、年輕人喜愛;在供給側,奶茶品牌連鎖化程度高,門店覆蓋範圍廣,SKU 豐富。

早在去年,京東秒送整合了原即時零售品牌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后,就上線過“咖啡奶茶”頻道,並有瑞幸、庫迪、霸王茶姬等知名茶咖品牌入駐。奶茶是在各平台各類薅羊毛經驗貼中最頻繁出現的一個“示範”。在官方放出的爆品宣傳中,也能看到前三名推薦都是茶咖品牌。

圖片來源:京東微信公眾號

但結合本地生活行業諸多企業的先例,燒錢補貼換增長不是新鮮套路,“京東可以點外賣”這一消費心智逐漸形成之後,才是組合拳該發力的時候。

02 羊毛的背後是“留量”

大學生和會員是京東外賣進場時就明確了的重點目標,在百億補貼之前,京東外賣就有面向全體大學生和京東 PLUS 會員推出的京東外賣餐補計劃,面額分為 10 元和 20 元兩種。

《新立場》在上一季度京東的財報分析中有提到,當前京東非常重視會員體系的建設。今年 1 月,京東就宣佈了將 PLUS 會員服務全面升級,推出“生活服務包”,PLUS 會員用積分可免費兌換一系列生活服務。

本次上線的百補,將學生與 PLUS 會員的專享優惠與面向大眾的優惠區別再度拉大,其拉新意圖顯而易見。會員能提升復購率,更能打通平臺的各個業務鏈條使其相互引流。如果說外賣是激進求取的一步,會員就是必要的,將流量留下來的組合拳。

作為對比,美團當前也非常重視會員體系建設。今年 3 月,媒體報導美團對其會員體系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戰略升級,首次將外賣、到店酒旅、出行、醫療等分散的業務線整合進統一會員架構。新會員體系類似積分成長機制,使用者任一場景的消費會轉化為一種積分,提升全平臺會員等級,權益跨品類互通。

與前文提到的“堅守護城河”呼應,美團在"吃住行遊購娛醫"等典型場景均有佈局,會員是為了在本地生活服務內部相互引流。相比之下,京東在本地生活領域並沒有形成“建制”,PLUS 會員的主打權益也是無限免郵、專屬折扣這類電商場景的實惠。

或許更為直觀的對比可以參照淘寶的 88VIP。近幾個季度的阿裡財報中,都有強調淘寶 88VIP 會員數量的增長,且多次對會員權益進行調整,鎖定了一批高凈值使用者。京東用高調入局外賣換來了一個高頻流量入口,將這股活水引入電商主幹的樞紐目前只有 PLUS 會員。

這條通路的建設還需要幾個支點。首先,常規的補貼活動是平臺與商家分攤成本,雖然現在有商家 0 傭金打底,但補貼持續下去,難免要考慮盈虧平衡和商家參與意願的問題。

同時,京東外賣與行業頭部平臺的供給儲備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從消費者的視角就是選擇有限,很可能“即用即棄”。就在近日,京東還回應了關於“禁止喜茶外賣產品進入辦公區”的傳聞為虛假資訊,其爭議也是圍繞商家入駐意願。

補貼后外賣使用者的留存率,會員轉化率,App 使用者留存率,每一步都需要牽引,如果“普惠整個業務體系”是最終目的,外賣促活的上半場結束后,電商及其他業務如何承接這波流量,尚未有進一步的動向。

但流量的價值無法被完全量化,只要消費者打開京東的頻率變高,對企業來說,就算是多一層操作空間。

03 寫在最後

京東首次大規模推出“百億補貼”是在 2023 年 3 月,給到了 App 首頁入口,覆蓋了全品類商品,自營和第三方商家均有參與,但市場對這一系列活動的反饋並未形成統一觀點。

電商語境下的百補活動中,平臺不能說形成了領先於行業的低價心智,轟轟烈烈的自營與 POP 商家平權沒有下文,反倒是去年一場“國補”送來的東風,讓消費者想起來京東最牢固的優勢。

低價通常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就像“百億補貼”的原創者拼多多已經走在了製造下一個概念的路上,近期推出“千億扶持”,主打扶持中腰部商家,以此鞏固競爭力。

再提百億補貼之時,京東選擇了讓外賣去做攻下低價心智的排頭兵,進而盤活全線業務。在高頻消費場景做低價補貼“被看到”的成功率無疑高於電商,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下一步——“被認可”。畢竟“薅完再換一個平臺”也是最常見的消費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