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對話科創家》欄目的嘉賓是埃夫特董事長遊瑋。
“我們的願景是為機器人開啟智慧,希望智慧機器人開發這一道題目是開放的、未來是開源的,能讓使用者自由地在底座上發揮各自領域的知識,實現強有力的高效開發。”
▍個人介紹
游瑋,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畢業於哈工大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埃夫特機器人技術體系主要創立者。現任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並擔任十四五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專家組成員、十三五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專案指南編製組專家、科技部863計劃重點專案首席專家、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器人分會委員。
▍第一標籤
中國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
▍公司簡介
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高科技公司,於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埃夫特以通用機器人研發製造為基礎,在噴塗、焊接、碼垛、搬運、上下料等應用領域提供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製造、光伏、鋰電、金屬製品、傢俱、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行業。埃夫特機器人和解決方案遍布全國,並出口到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
《科創板日報》4月12日訊(記者 曾樂 陳俊清) 從“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變名為“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埃夫特),體現了這家科創板公司聚焦機器人業務的決心。
埃夫特屬於智慧製造裝備行業,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機、系統集成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總部坐落於安徽省蕪湖市。
近年來,蕪湖市大力實施“人工智慧+”行動,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全國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彙聚超30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體系。
從蕪湖站駕車20分鐘,便可抵達埃夫特蕪湖總部。該公司近年來聚焦機器人業務,機器人銷量大幅增長,整機收入佔比提高,致力於打造智慧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2024年受益於其在電子製造及通用工業領域的滲透率提升,全年機器人出貨量同比增長超30%。
該公司英文名簡稱為“EFORT”,“比EFFORT(努力)少了個‘F’,代表著我們永遠不能稱自己‘足夠努力’了,要‘持續努力’才行。”埃夫特董事長游瑋如是說。
當前,埃夫特持續努力切入智慧機器人領域。今年2月底,該公司發佈基於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的新一代噴塗機器人系列,包含GR6150系列中空手腕噴塗機器人,以及GR6100系列偏置手腕噴塗機器人。同時,其推出驗證基於智慧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的人形機器人第一代樣機Yobot W1/R1,並計劃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研發進展,適時推出多種形態的智能機器人。
截至目前,埃夫特已形成從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機器人整機,再到機器人高端系統集成領域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
“未來一年,公司將重點發力重載機器人領域,賦能汽車製造等重型工業。”游瑋表示。在佈局機器人業務這條道路上,埃夫特正奮勇前行並努力刻下屬於自己的姓名。
▍歷經三大發展階段 聚焦機器人業務
“我們堅持長期主義,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回憶起埃夫特自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游瑋頗為感慨。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埃夫特從最早期的一個專案組發展成如今銷量過萬,並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衝進前十的企業。
據游瑋介紹,埃夫特從與奇瑞合作成立課題組起,歷經“萌芽孵化期、併購發展期、戰略聚焦期”三大階段。
埃夫特脫胎於奇瑞汽車設備部。從其2007年成立之初,該公司便專注研發工業機器人。直到2014年,埃夫特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由此脫離奇瑞汽車實現獨立運營。這亦是遊瑋所說的“萌芽孵化期”。
游瑋回憶道,該公司在“萌芽孵化期”經過了從實驗室樣機,到企業內部驗證完善,再到工程樣機的過程。
而後,埃夫特自2015年起堅持“自主研發與海外技術併購”的雙輪驅動戰略,進入“併購發展期”。在這其中,2015年至2020年,埃夫特先後斥資11億元收購了CMA、EVOLUT、WFC三家義大利公司,並戰略投資運動控制系統設計公司ROBOX,以獲取在機器人噴塗、打磨、拋光以及焊裝領域的技術。
對於公司後續併購方向,游瑋表示,將圍繞埃夫特機器人核心應用場景、核心市場拓展、核心技術補強,沿著產業上、中游展開併購。
併購通常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從埃夫特2020年登陸科創板,直至2024年,該公司進入“戰略聚焦期”。“在此期間,埃夫特決定收縮系統集成業務,進一步聚焦機器人的核心模組和底層核心技術。”
據遊瑋透露,2024年,埃夫特國內約99%的營收均由機器人業務貢獻。另據其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機器人業務銷量同比增長29%,高於國內市場平均5%的增速。“公司目前工廠於2014年投入使用,彼時的產能僅有1萬台,如今產能已增至3萬台。”
步入2025年,埃夫特則邁入高速發展階段。“在該階段,埃夫特將夯實基礎能力,全面擁抱AI,做智能機器人。”游瑋表示,該階段一方面要提升產品性能與品質,另一方面則要推動智能機器人全面發展。
在遊瑋看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具備三大要素:一是技術自主可控。“由於多數技術模組為埃夫特全棧自研,使得公司具有持續反覆運算和成本自主可控的能力”。
二是技術高度與先進性。“相對於國外友商,埃夫特具備后發優勢,可基於最新技術路線及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傳統方法所難以解決的問題”。
三是團隊穩定性。據游瑋介紹,埃夫特核心管理團隊絕大多數為45歲以下,且互相磨合時間在十年以上。中層以上的團隊的整體的持股比例較高,團隊凝聚力較強。
▍用“機器人”造“機器人” 新工廠擬年產10萬台機器人
“機器人行業需要持續的投入,在戰略層面要有足夠的定力。”游瑋表示,埃夫特之所以能堅持長期主義,且持續投入相關研發,源於機器人賽道的“確定性”。
游瑋認為,這樣的確定性來自多重因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工作力短缺,機器人“賦能”傳統工作力是大勢所趨。同時,實現機器人等高端裝備自主化是國家戰略。“確定性的賽道會導致大量資本、人才的湧入,並加速行業內卷。因此,能否在其中保持住定力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帶著這樣的“確定性”,埃夫特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擴大自身產能規模。
其中,研發投入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埃夫特研發投入為7840.18萬元,同比增長10.99%。
產能建設方面,2024年12月,埃夫特發佈公告稱,計劃在蕪湖市建設埃夫特機器人超級工廠暨全球總部,總投資約18.93億元。
據游瑋介紹,上述項目分為兩期建設,專案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10萬台高性能工業機器人。其中,一期產能為年產5萬台高性能工業機器人,解決現有廠房空間及品質在未來的3-5年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
游瑋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新工廠的建設一是為了產能的擴大作準備;二是創造更高品質機器人的生產條件;三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新的工廠會採用智慧機器人裝配機器人的模式,可以理解為是用‘機器人’造‘機器人’。”
另據遊瑋透露,該專案已完成全過程諮詢的招標,下階段進入設計和總包的招標環節,爭取於2026年年底完成相關的竣工和投產。其預計,新工廠投產後,該公司營收或將達100億元左右,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展至15萬至20萬台,並探索增量市場,如:智慧雙臂複合機器人或移動操作機器人等。
▍“為機器人開啟智慧”
“我們的願景是為機器人開啟智慧,希望智慧機器人開發這一道題目是開放的、未來是開源的,能讓使用者自由地在底座上發揮各自領域的知識,實現強有力的高效開發。”游瑋如是說。
今年2月底,埃夫特發佈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據游瑋介紹,該底座融合了墨鬥IDE(Modou)、通用作業系統OpenmindOS、大衍數據數據平臺,可降低機器人技能APP開發門檻、開發成本以及提高開發效率。
“當前,開發智慧APP存在三高門檻、高成本、低效率三大痛點。而該底座的推出就是為了解決這三大問題。”據游瑋介紹,該底座的發佈,將有望通過提供標準化的開發工具和介面以降低智慧機器人開發門檻、複用已有的場景範本和功能模組從而快速構建新的應用,以提高開發效率,並支持多種細分場景應用、生態建設,通過喚醒集成商的開發意識,底座助力開發者生態形成,推動細分場景的覆蓋和創新。從而讓機器人產品具備跨行業、多場景的“多面手”能力。
游瑋表示,上述技術底座可降低開發門檻,通過整合開發環境實現低代碼或無代碼程式設計,從而推動機器人從功能機時代進入智慧機時代,增強場景適應性和應用多樣性。“我們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已經可以驗證該底座的部分能力,未來智能機器人更多的場景會從現在的單個機械臂作業變成雙臂作業,而終極目標便是人形機器人。”
2024年上半年,埃夫特與國家先進位造產業投資基金、蕪湖市科創基金共同出資,設立了啟智(蕪湖)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啟智機器人)。啟智機器人聚焦於機器人系統的智慧化與開放性,為機器人製造商和機器人終端用戶持續提供智慧化技術底座。
據瞭解,啟智(蕪湖)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範疇包括:自主人形機器人開發、靈巧手專案、IDE專案、EBOX專案等。
另據遊瑋透露,埃夫特還將加快智慧機器人創新工坊的建設。通過標準化數據採集、模擬訓練和雲端驗證,打造機器人APP開發的“流水線”。“該模式將聯合行業專家、開發者及投資機構,形成從設計到商業化的閉環,推動細分領域快速落地”。
▍將重點發力重載機器人領域
“未來一年,埃夫特將重點發力重載機器人領域,賦能汽車製造等重型工業。”游瑋表示。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埃夫特桌面機器人、小負載機器人、中負載機器人、大負載機器人以及防爆噴塗機器人均在研發進程中。該公司自主研發的400kg、500kg、700kg負載機器人擬於今年三、四季度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目前國產品牌機器人在超大負載機器人品類上存在空白,且在某些工藝的特定要求上尚未攻克,但在大多數工業領域,國產品牌機器人已能滿足需求。
“工業機器人在電子和汽車行業滲透率較高,而在傳統製造業中佔比較低。主要因為多品種小批量的傳統製造業需要預程式設計和重新程式設計的機器人,並不適合大規模單一品種生產。通過引入人工智慧技術,讓機器人具備類似人類的柔性作業能力,可自主程式設計和生成工藝參數,有望激發該部分市場的潛力。”游瑋認為。
游瑋預計,2025年,汽車零部件、電子行業及傳統製造業將經歷顯著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國家政策對消費品和設備更新的引導、智慧化技術的進步等因素。尤其在傳統製造業中,機器人價格的下降和智慧化技術的應用降低了使用門檻,激發了對機器人和智能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展望未來,游瑋表示,未來1-3年內,埃夫特目標成為第一家在製造業場景批量生產智慧工業機器人的具身智慧公司;未來3-5年,該公司將選擇B端服務場景,如:養老公共服務、醫院、養老院等。
“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競爭態勢自2023年以來變得激烈,價格成為影響訂單獲取的因素之一,這將推動機器人廠家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加速供應鏈布局和優化,行業洗牌將加速,競爭將持續激烈。國產機器人企業的市場份額正在增加,訂單趨向頭部企業聚集。最終可能形成少數頭部企業與專注細分市場的企業的競爭格局。”游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