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哥們兒從小就有個“開硬派越野車,走最野的路,看最遠的景”的夢想。兩個月前,他終於圓夢,把那輛他念叨了好幾個月的捷途旅行者領回了家。這事在朋友圈兒里小有轟動——畢竟現在能為愛車掏錢的,不只是錢包鼓,心裡也得真的喜歡。
咱先說說這車長啥樣。他一眼相中,就是因為這車夠“方正”,夠“爺們”。你要是路上看到一輛頂著圓燈、掛著大嘴格柵、四四方方像塊磚頭一樣穩的SUV八面威風地開過來,十有八九就是它。每次他把車往咖啡館門口一停,那是妥妥的視覺主角。有人走過來問:“這車國產的嗎?哪買的?”問得多了,他乾脆在副駕備了幾張說明書,省得一次次重複介紹。
但買這車不是為了“凹造型”,關鍵還是要能跑能裝。那車身尺寸,4785毫米的車長、2006毫米的寬、1880毫米的高,還有2800毫米的轴距,聽著挺抽象,實際感受就是坐進去不擠,躺進去不憋。前排開車的,腿能伸,頭也夠高;後排坐仨壯漢不打架;後備箱一打開,感覺像後面拖著個小倉庫,能裝下一堆帳篷燒烤架睡袋水桶電磁爐——要不是沒帶鍋灶,那次郊遊都能現場做個“農家樂”。
關鍵是裝得多還跑得快。他買的是2.0TD穿越版,搭的是鯤鵬動力發動機,說白了就是排量夠,動力強。最大功率187千瓦,峰值扭矩390牛米,再搭配個8AT變速箱,換擋那叫一個順溜。在城市裡起步乾脆、超車不拖泥帶水;上了高速,後段加速也不含糊,一腳油門下去,整輛車就像脫韁的野馬,乾脆俐落。別說他滿意了,我坐副駕都覺得刺激得很。
真正的考驗,還得看它上沒上過“野”。我哥們最得意的一次,就是幾台車結伴跑山,結果山路太折騰,坑窪石子一堆,旁邊幾輛“樣子貨”SUV都栽了,偏偏就他那輛旅行者像頭野牛一樣一路頂著過了。那段路,接近角28度、離去角29度、離地間隙200毫米,旅行者咬著牙啃完了全程。它的XWD智慧四驅系統不光名字唬人,還真能識別路況自動分配動力。爬坡、過坑、涉水,一通操作猛如虎。那次回來,其他人都說:“你這車真硬。”
說到底,車不光得能跑,還得讓人坐著舒服。這也是他一直誇個不停的地方。捷途旅行者內飾有點“講究”——座椅皮是PU雲膚革,還用了蠶絲、大豆啥的蛋白處理劑,說是更環保,反正坐著不悶、也沒那股子新車刺鼻味。座椅能加熱、通風、還有按摩功能,長途開車的時候真的像躺著走。尤其冬天一屁股坐進去,座椅還熱著,幸福感直接拉滿。
說起智慧配置,他也有話說。那塊15.6英寸的大屏反應快得像手機,搭載的是8155晶片。操作介面流暢不說,車機功能也是一應俱全,CarPlay、Hicar統統支援,語音控制識別準確,想開導航或者聽首歌,說句話就行,不用低頭點點戳戳,開車安全不少。智能駕駛輔助也不少,比如ACC巡航、自動緊急制動、車道偏離預警這些,都是長途自駕游的好幫手。你想想,一路從城裡開到山裡,車還能自己穩穩地跟車走,不用一直緊張兮兮踩油門剎車,簡直太省心。
說實話,買車這事兒,表面上看是種消費,其實多少也摻著點生活的選擇。哥們平時愛帶著家人朋友出去溜達,有時候就乾脆露營過夜。車後排能四六分放倒,拉平了能搭個兩米長的床墊,鋪上睡袋、關上門,外面蟲鳴鳥叫,車裡就像個移動的小木屋。有時候夜裡下點雨,聽著雨聲睡在車裡,哥們感歎那叫一個“踏實”。
兩個月下來,他還沒碰上什麼問題,油耗控制也在預期內,城市綜合百公里十出頭,對於一輛這麼大的SUV來說,算不錯了。配置、舒適度、安全感、空間表現,他都給打了個“優秀”。
不過哥們也不是盲目吹車的主兒。他也提了點建議,比如四驅系統要是能再多加幾個手動切換的模式就更好了,或者未來能支援OTA升級來解鎖更多玩法——畢竟現在連冰箱電視都能升級,車也不能落後。
最近國內車市熱得很,特別是自主品牌的越野SUV市場。很多廠商都在發力,從價格到配置,各種“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捷途旅行者殺出重圍,靠的不只是“顏值在線”,而是實打實地把“硬派”兩個字做實了。車不是買來光洗光拍照的,是得帶人去山裡林裡河邊露營探險的。能在這些地方“玩得轉”,才能讓人真心滿意。
看他現在的狀態,我也有點動心了。不是說要立馬買車,而是被他那種“隨時能出發”的勁兒感染了。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能有輛靠譜的車,帶你逃離城市,哪怕是週末去郊區搭個帳篷,吹吹風,也是種解脫。
說到底,車只是工具,真正讓人動心的,是它能幫你去到哪、帶你看到什麼。而這一點上,捷途旅行者確實沒讓哥們失望。也許下次我們再聊時,他已經帶著這車開到了青海湖邊,或者藏區某個被風吹拂的小村莊了。誰知道呢?
總之,現在的他,每次說起那輛捷途旅行者,眼神都跟帶了光似的。而我,也在慢慢琢磨,是不是該找個機會,親自體驗一下這“硬派人生”到底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