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調研|5年殺出血路,極兔中國“活下來”:難以複製的總部放權與“江湖式信任”
更新于:2025-04-11 13:31:27

“2024年的極兔,終於完成了活下來的目標,相比於活得好、活得久,活下來更值得慶幸。”根據2024年度業績報告,極兔快遞(HK01519,股價5.17港元 市值461.17億港元)在全球市場首次實現盈利。極兔創始人李傑在致股東信表示,這是他們真正在中國“活下來”的標誌。

這也是極兔作為“攪局者”在巨頭環伺的快遞紅海中殺出血路的真實寫照。

2015年成立於印尼的極兔,2019年進軍中國時,面臨“三通一達”+順豐佔據72%市場份額的格局。然而,這支團隊以獨特的區域代理模式打開了局面,如今真正實現了和頭部快遞公司坐在同一張牌桌上。

順豐、通達系之後,堪稱中國快遞市場“最後一張入場券”為什麼交給了極兔?就此,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度走訪了雲南快遞市場,採訪了多位極兔當地市場負責人和網點負責人。

極兔快遞員在雲倉直播賣貨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活下來更值得慶幸”背後的“江湖式信任”

作為全國有名的農特產品、咖啡和鮮花產業帶,雲南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卻一直都是快遞公司兵家必爭之地,想在這片市場紮根,不僅需要過硬的綜合實力,更需要團隊的殺伐決斷。而在雲南戰場的擴張,也可以看作是極兔在全國市場的縮影。

過去5年,中國快遞業進入新階段,成本控制、服務差異化和全球化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掀起了更為激烈的新戰爭。對於極兔來說,“活下來”後依然面臨重重挑戰,李傑也在股東信中坦言,真正未來乃至當下的,都是不確定的,重點在於“長期堅持”。

正如外界所熟知,極兔的大部分區域代理都曾經和李傑共事過,這種信賴關係也讓這支團隊在市場開拓中充滿獨有的“江湖氣息”。

雲南少數民族聚集,民風淳樸。面對陌生市場,極兔式的江湖氣很容易打開局面,並和當地人打成一片。

極兔速遞雲南市場負責人丁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直到現在,極兔雲南團隊所有成員都要在午休後跳一段舞,“這能讓大家迅速精神起來投入工作,也能活躍氛圍”。

“在2023年以前,總部對於公司的要求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在規模上追上同行。而在2024年隨著規模提高後,公司開始著重要求提高服務品質和盈利能力。今年總部明確提出了,要市場份額,也要服務品質。”極兔雲南市場負責人丁碩向記者表示。

這也能從公司財報管窺一二。

市場拓展初期(2020年),極兔單票收入1.59元顯著低於同期圓通(2.28元)、韻達(2.24元)、申通(2.42元),單票毛損1.9元與同業正向毛利形成反差。2024年極兔全年單票收入約2.30元,高於韻達(2.07元)、申通(2.06元),與圓通持平,其單票成本與同行差距也在縮小。

丁碩認為,極兔能夠在短短5年內追上同行超過20年的佈局是因為其他快遞公司在正常走路,而極兔是小步快跑。5年時間,極兔在雲南的日均出港量實現從0增長到現在日均200多萬單,進港數量約為出港的一倍。

極兔雲南保山加盟商趙在信,是一位當地的老快遞人,在過去十多年裡,他先後加盟過多家快遞公司。2020年1月,趙在信接手極兔騰沖網點,去年1月,趙在信再接手極兔保山網點。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極兔和其他加盟制快遞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政策調整快,市場適應能力強。“其他快遞公司是總部直營,好多政策必須總部審批比較慢,適應市場能力差,極兔是省區代理,公司對於當地市場調整的反應要快很多。”

“總部放權,省區能根據競爭即時應變。”這也是極兔與其他加盟制快遞公司最大的區別,極兔在年報中提到,公司將轉運中心、幹線運輸等關鍵環節交由區域代理運營,總部僅保留戰略指導。這種“江湖式信任”成為早期擴張的利器。

華創交運研報分析稱,極兔的模式對外證明瞭非技術密集型領域“管理能力輸出+場景適配”的可行性。

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商業模式上看,極兔模式比傳統的快遞加盟模式更進一層,如果說原來是1.0版,極兔的代理模式就是1.5版,尤其在現在快遞行業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未來極兔還要進一步升級它的商業模式。

極兔滇西轉運中心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加速下沉,搶灘產業帶

在電商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快遞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雲南作為農特產品資源豐富的省份,其產業帶也是電商、物流巨頭們的必爭之地。這兩年來,極兔也不例外,開始加速下沉,全力搶灘雲南產業帶。

記者走訪雲南期間(3月底),極兔在雲南與保山市咖啡產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打造一條“咖啡專線”物流網路,極兔雲倉(極兔旗下的倉配平臺)成為保山現代物流園區的首個入駐專案。

趙在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和保山網點在保山累計投入了價值700多萬元的自動化分揀設備和場地,搭建起完善的咖啡攬收網路。目前,極兔在保山咖啡核心產區服務咖農超50戶,服務咖啡企業超20家。

當地規模最大的咖啡企業中咖創始人楊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咖啡豆運輸唯一要求就是速度要快。早期,保山因為地方偏遠,寄到其他城市甚至要6天,運費也比較高,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快遞公司進廠、進村,上線自動化設備,郵寄時間縮短到兩天送達,運費也只要三四元。

如今,中咖日均發出1萬個咖啡快遞。記者在其1500平方米的快遞攬收打包廠房看到,郵政、順豐、中通、申通、極兔等幾家快遞的快遞小哥站在傳輸帶的另一端,分揀屬於自家快遞公司的包裹,隨時裝滿隨時打包運輸。

“中咖原來70%都是順豐發貨,這兩年,我們也提升了不少的份額。”丁碩說。記者採訪幾家公司的快遞員瞭解到,順豐快遞在中咖一天收3000多單,郵政、中通、極兔、申通幾家單量差距不大,為1000~2000單。

極兔總部對雲南市場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援,丁碩告訴記者,極兔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用於自動化設備的更新升級,以及轉運設施的深度改造。在位於雲南大理的極兔滇西轉運中心,其智慧化分揀設備可以實現單小時2萬單快件的處理,同時包裹破損率降低到0.1%。

通過這些舉措,極兔逐步縮小可與頭部快遞企業的差距。丁碩透露,在運輸時效方面,極兔從雲南發往全國的平均時效攬派時間約為52個小時,這已經是每年以10%~20%的速度提高的結果,目前幾家快遞公司的陸運時效幾乎無差別。

當價格、時效都差不多時,服務就成了主要的競爭差異點。丁碩告訴記者,相比於單純的降低派費,極兔會選擇降低上門取件的費用,同時為客戶贈送運費險,極兔認為這是一種從“卷價格”到“卷服務”的轉變,即同樣的價格之下,極兔希望可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對於雲南產業帶中的特色產品客戶,極兔也定製了直發線路。未來針對咖啡等雲南特色產業帶中的重點品類客戶,極兔計劃打造更多服務案例。“我們希望雲南市場的180多個網點都能明確服務目標,並靈活運用服務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加盟商在市場開拓和客戶服務方面的信心與能力。”丁碩表示。

多家快遞員在中咖工廠流水線等待收快遞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新一輪戰爭打響,誰能更好活下去?

中國快遞誕生初期,企業往往選擇規模驅動,以貼身肉搏的價格戰搶奪存量市場。極兔剛剛進入中國時,面臨的正是這樣的競爭態勢。

如今,隨著電商行業以及快遞行業進入下沉市場,產業帶商家成為電商平臺和快遞公司爭奪的重要物件。除了極兔,近年來,順豐、京東物流、通達系等企業均在下沉,在全國農產品產業帶密集佈局網點。

不過,要想爭奪產業帶這塊“蛋糕”也並非易事。

趙小敏分析,在加盟制電商快遞體系中,極兔是歷史包袱最輕的,在接下來幾年可以輕裝上陣,也沒有後顧之憂,有更多精力在中國市場進行管道下沉,提升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規模和解決方案能力。

不過,他也提到,在當下的競爭環境中,極兔能否繼續提高市場份額、保證網路的穩定性,以及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後,極兔的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能力能不能進一步升級,這些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面對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李傑在內部信中提到,很多人對極兔看不懂,看不上,看不起,認為極兔是攪亂中國快遞市場的“壞人”,但回頭看,中國的快遞價格戰早在十幾年前就腥風血雨了。他表示,極兔全球實現盈利后,絕不主動發起價格戰,而是向市場要收入。

極兔進入中國市場的5年,中國快遞業也進入新階段,規模效應觸頂后,成本控制、服務差異化和全球化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行業內的競爭也從價格戰轉向了更加重視服務和價值的高質量競爭。

當快遞頭部企業繼續加碼飛機、無人機以及人工智慧、自動化裝備等投入時,這場從價格、服務到戰略卡位的生存遊戲,或許才剛剛開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