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休眠近3年,被證實行走2009米,天問二號後,火星採樣加速
更新于:2025-04-11 11:26:22

沒想到,中國天問一號火星車祝融號休眠了近3年,又迎來了新消息,在4月,美媒針對中國祝融號火星車的行走路徑,再次發佈了新給出的成果。

當然,這一份成果是來自中國科學院,通過“高級視覺定位和地圖繪製提升了祝融號火星車的火星探測任務”,其結果就是證實了祝融號火星在火星上行走的路徑,相比記載的數據來說,要多很多。

這是好事情,因為中國在一步一步刷新祝融號在火星上的數據,讓中國的“火星腳印”更加的多。

同時,接下來我國又要執行的天問系列任務,也是值得期待的,我這裡就先說明一下祝融號的問題。

祝融號休眠近3年!被證實行走2009米

中國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首次火星任務,其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也是中國第一輛火星車,而在前往火星之後,其創造的火星成果還是不少,實現了我國在火星上的一次突破。

以前可以說對火星瞭解都是通過別人,但我國祝融號火星車上去之後,一切都改變了,那到底有什麼突破呢?比如:

揭示了火星風沙與水活動對地質演化和環境變化的影響,為火星烏托邦平原曾經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豐富了人類對火星地質演化和環境變化的科學認知。

首次發現“祝融號”著陸區的沙丘表面存在結殼、龜裂、團粒化、多邊形脊、帶狀水痕等特徵,光譜數據分析發現,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鹽、蛋白石、含水鐵氧化物等含水礦物。

證實風沙活動記錄了火星古環境隨火星自轉軸和冰川期的變化等等。

所以,祝融號火星創造了中國在火星上的新成就,然而,祝融號已經休眠了近3年了,一直沒有醒來,這主要是因為其遭遇了火星灰塵的覆蓋,無法達到發電的要求,所以沒有甦醒,一直處於沉睡之中。

好在它已經是超長發揮了,因為祝融號的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於約92個地球日,所以,是遠超設計壽命。

而這一次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火星車在火星上行走里程碑的一個研究成果,我國通過高精度的定位與地形製圖,確保了祝融號火星車安全實施巡視探測的關鍵,截止2022年5月18在太陽和假期的休眠之前,車上里程計記錄祝融號在火星表面行駛了1921米。

然而,通過研究之後,利用不同定位方法得到的行駛路線圖。根據統計,祝融號火星車實際行駛距離,不是1921米,而是2009米。這說明了我國火星車在火星上留下的中國足跡更長,更多,那為什麼會出現差異化呢?

經分析認為這是由於火星車由北往南行駛沿路的地形總體為下坡趨勢而導致了車輪產生前向滑移,也就是說這是來自地面與火星車之間的機械化變化之下帶來的。

所以,這成功非常不錯,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情,讓大家看到了中國祝融號火星車的成就其實更大一點,為祖國點讚,祝融號比想像的要厲害很多,這就是這項成果的情況。

天問二號即將發射,過後火星採樣加速

的確,在天問一號任務之後,我國天問二號也將發射了,按照時間來說,預計將於2025年5月前後實施發射,不過,雖然這是天問系列任務,但這一次任務我國並不是前往火星進行任務,而是前往小行星任務。

天問二號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實施小行星2016HO3伴飛、取樣、返回和主帶彗星311P伴飛探測等多項任務。其中小行星2016HO3被稱為“地球準衛星”,穩定運行於地球軌道附近,其公轉週期與地球公轉週期接近,保留著太陽系誕生之初的原始資訊,是研究太陽系早期物質組成、形成過程和演化歷史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科研價值。

而對於彗星311P/PANSTARRS,通過對它的研究探測,有助於瞭解小天體的物質組成、結構以及演化機制,填補太陽系小天體研究領域的空白。

所以,天問二號任務看上去是與火星沒有什麼關係一樣,但實際性也是存在一定的關係,這一次任務是我國天問三號火星採樣返回任務的“關鍵點”,因為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之中,要進行天問三號任務的技術驗證。

那麼,這直接說明瞭天問二號任務執行好了,天問三號任務也將可以完美的進行技術核實,融合,並且推動整個任務的穩定性。

所以,而在天問二號任務之後,火星採樣加速就可以完成,就是直接進行天問三號任務,進行火星採樣返回,預計在2028年前後進行發射,然後在2030年左右採集樣品返回地球,一旦中國成功了,將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火星採集樣品返回的國家。

所以,非常期待我國天問二號任務的完美執行,天問三號任務火星採樣計劃的快速推動。

當然,最為關鍵是火星採樣任務是有視窗期的,那必須在這個節點上執行才行,不然任務執行力度只會變得更大,這就是原因。

中國還有更大的目標

針對火星的未來,我國不僅要進行火星樣品採集,未來中國還有更大的目標,就是實施載人登火,並且還將在火星上推動居住地的建設,這也是其他國家都在執行的一個目標。

只不過當下最為關鍵就是分析火星,瞭解火星,所以,火星樣品採集返回極其重要,比如可以從火星土壤知道火星的變化歷史,瞭解火星是否存在水等問題,只有在這些瞭解透徹之後,那更多的任務執行也就更加方便了。

這就跟我們說的瞭解月球一樣,無論月球正面還是背面,採集樣品回來,那整個天體的瞭解就完全通透了,這就是好處。

只不過,未來我國多久可以完成載人上火星,這個不清楚,美倒是已經跨下海口了,說要在4年內送宇航員到火星,是否大家可以看到,在2030年前就可以揭曉這個過程,大家拭目以待吧。

《狠心的兒子》
《狠心的兒子》
2025-04-06 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