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聰明的活法:慢一點
更新于:2025-04-11 11:03:29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誰是輕裝前行,最聰明的活法就是,讓生活慢一點。

狄更斯的《雙城記》裡有一句話:“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為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生活;網路的出現,讓人們瞭解到的信息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忙碌的工作和看不完的信息,使許多人的生活就像是上了發條的陀螺,一刻不能停歇。

英國歌手約翰·列儂說:“當我們正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跑得太快註定不會跑得太遠。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誰是輕裝前行,最聰明的活法就是,讓生活慢一點。

1吃飯慢一點

古語雲:“民以食為天。”

吃飯,無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可當今社會,卻有許多人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吃飯的重要,敷衍行事。

據網上調查發現,大部分人吃早餐的時間不到5分鐘,部分人晚餐也吃得很快。為了趕時間趕進度,吃飯狼吞虎嚥,時間長了身體就會出現問題。

深圳的林歡是個90後,因為工作忙,經常兩三分鐘就吃完一頓飯,再加上頻繁的應酬,時間久了,胃開始不舒服。

最近兩年,每次吃完飯後,林歡都會感覺胃脹,通常持續兩個小時以上,還會反酸,甚至到咽喉,胸部偶爾會不舒服。

身體的不適嚴重影響了林歡的正常生活,他到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

醫生說,長期吃飯太快是林歡胃病的主要誘因之一,除了用藥調理,養成合理規律的飲食習慣才是關鍵。

一個人對待吃飯的態度,能體現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不認真吃飯,是對自己的身體和人生不負責任。

最新的醫學證明,進食的速度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人的情緒。

慢慢吃飯,能讓我們在輕鬆享受美食的同時,保持平和的心態,平靜的心情,減少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和憂慮。

近期,一位38歲的小姐姐因曬出下班后的“一人餐”而走紅網路。

首先,她會選擇一些簡約而有品位的餐具,搭配柔和的燈光和輕柔的音樂,打造一個寧靜而舒適的用餐環境。

然後,挑選新鮮的食材,精心烹飪,加上精美的擺盤后,將美食擺上桌。

一切準備妥當,小姐姐才會坐下來,慢慢品嘗美食,思考人生,或是沉浸在柔和的音樂中,獨享這段安靜時光。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餘,小姐姐通過一人餐這種簡單而精緻的方式,找尋生活中的一份寧靜和治癒。

這樣的時光,不僅是對美食的享受,更是對自己的陪伴和呵護。

我們無法改變生活的快節奏,但是可以通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讓自己適當慢下來,去用心感受當下的生活。

記得一句話:“好好吃飯,認真生活。昨天的事會過去,明天的事不必急。這一生可以很長很好,別與自己為難,莫負四時美景與三餐溫暖。”

餘生,吃飯的時候慢一點,在平靜與安寧中,去感受食物帶給我們的幸福。

2說話慢一點

《禮記》有雲:“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

越深的水,流速越緩慢;越聰明穩重的人,說話越謹慎,不會脫口而出。

說話,是一種本能,但能夠三思而言,卻是一種高級的能力。當今社會,有許多人都因為不具備這種能力,管不住嘴,而使自己陷入困境,遭受損失。

網上有個叫“溫柔芝芝”的博主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氣哥在一家設計院工作。近期設計院在裁員,但因為氣哥是多年的老員工,再加上業務能力優秀,他本來是很穩的。

由於設計院有部分款項一直沒結到,所以就有幾個月的績效工資沒發。

氣哥是個爆脾氣,他就在部門群裡發言說,公司這種不發績效工資又不給正式通知的行為屬於變相降薪,是違反勞動法的,可以走勞動仲裁。

第二天,這話就傳到了老闆耳朵里,老闆很生氣,不顧氣哥是跟隨公司多年的老員工,堅決讓他走人。

公司很快下文,說氣哥違反公司紀律和相關規定,將他開除了。如果是被裁員,還能拿到N+1的賠償,可是被開除,氣哥一分錢都拿不到。

更戲劇的是,由於氣哥被開除,一個因業務能力稍差本來被裁員的女員工,卻頂位留了下來。

身為職場老人,氣哥因為自己的衝動發表了不合時宜的言論,不僅導致丟了工作,沒有賠償,而且還為他人做了嫁衣。

真正聰明的人,知道自身認知有限,所以遇事沉著冷靜,不著急開口,弄清真相後,再做出明智的選擇。

胡適在北大任教的時候,學校規定,多次遲到的學生要被勸退。一天,上課許久,一名學生才匆匆趕到,這已經是他本周第四次遲到了。

胡適正準備說讓他辦理退學,但見他滿腳是泥,全身濕漉漉的,就讓他下課來找自己。

通過詢問,才知道學生家住在郊區,又逢母親生病,這才慌慌忙忙導致遲到。

胡適聽後,慶幸自己沒有衝動說話,既顧全了學生的面子,又避免了人才的損失。而胡適也因寬厚待人,說話有度,被師生所愛戴。

一個人能管住自己的嘴,不武斷不片面,處事圓通周到,出言遲緩周全,才能收穫人心,自帶貴氣。

莎士比亞說:“你的舌頭就像一匹快馬,它奔得太快,會把力氣都奔完了。”

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讓我們說話慢一點,為思考留下空間,也為彼此留下體面。

3做事慢一點

俞敏洪說過:“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為戰略上的懶惰找藉口。”

俗話說,不打無把握之仗。

要想打勝仗,戰前一定要花足夠的時間做好戰略上的考慮和安排,否則,就算再勇敢、再努力,也註定以失敗告終。

做事也一樣,事前一定要花足夠的時間做好整體的佈局和規劃,明確目標和方向,否則,無論多麼努力、勤奮和忙碌,也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越是著急的事、重要的事,就越要放慢速度,慢慢做。

1911年12月前,世界上還從來沒有人到達過南極點。

當時有兩位探險家打算完成這項創舉。

一位是37歲的挪威極地探險家阿蒙森,另一位是40歲的英國魚雷專家斯科特,他們率領各自的團隊在同一時間分兩路出發,來爭奪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征服南極的殊榮。

這兩個團隊雖然目標一致,但他們的行進方式卻很不一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差異是,阿蒙森團隊無論天氣好壞,每天都堅持走30公里,天氣好能多走也不多走,天氣不好即使再難也會堅持走完這30公里;

而斯科特團隊就比較隨意,天氣好的時候能走很遠,達到50—60公里,而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在帳篷里休息,並抱怨外面的壞天氣。

第二個差異是,斯科特團隊是選用一種比較矮的馬來託運物資,而阿蒙森團隊則是用愛斯基摩犬。

雖然馬更強壯,在最開始階段走得很快,但是馬不耐寒,還沒走到一半就被凍死了,最後斯科特團隊不得不用人力來拉雪橇。

愛斯基摩犬雖然走得慢,但它能在極冷的天氣下生存,從而保證了阿蒙森團隊的行進速度。

最後,阿蒙森成功地將挪威國旗插在了南極點上,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征服南極點的探險隊,並且所有團隊成員都安全返回。

斯科特團隊不僅晚了一個月才到達,而且在回程的途中,因為糟糕的天氣再加上體力透支,導致所有團隊成員全部遇難。

阿蒙森團隊之所以能獲得成功,就在於他們不貪多、貪快,用足夠的時間做好規劃和安排,再一步一步穩健地、慢慢地去執行。

凡事都有個過程,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跑馬拉松,堅持不了多久。

做事慢一點,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能讓人在舒緩的節奏中,不知不覺完成目標。

有句名言說:“永不止息的涓涓細流,遠比波濤洶湧的海浪要可怕得多。”

人生總是有做不完的事,讓我們慢一點,穩一點,在不疾不徐中將事情做到最好。

4

《人民日報》有這麼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你沒必要和別人比。山高水長,怕什麼來不及,慌什麼到不了。天順其然,地順其意,人隨其變,一切都是剛剛好。”

現代社會,一切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無非都是為了人們更幸福、生活更美好。

可是如果一味追求快,超過了自身可以承受的極限,那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餘生,讓我們盡量做到:

吃飯慢一點,在平和中享受美食,收穫好的身體;

說話慢一點,在嘈雜中保持冷靜,收穫好的人際關係;

做事慢一點,在複雜中找出條理,收穫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