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殘骸高清掃描首次公開:71.5 萬張照片、16TB 數據
更新于:2025-04-09 16:27:53

IT之家 4 月 9 日消息,科技媒體 gizmodo 昨日(4 月 8 日)發佈博文,報導稱深海測繪公司 Magellan Ltd 發佈了突破性高清圖像,首次以數位掃描技術全面呈現鐵達尼號殘骸。

Magellan 於 2022 年在大西洋 3800 米深處投放兩台遙控潛水器,拍攝了約 71.5 萬張泰坦尼克號殘骸照片,3D 掃描數據量達 16TB,相當於 600 萬本電子書。新圖像揭示了鍋爐房凹痕、船體 A4 紙大小的破洞等細節,證實沉沒前部分設備仍在運轉。IT之家附上建模視頻如下:

據《國家地理》報導,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水下 3D 掃描成果,其精度足以實現 1:1 虛擬漫遊。曾親臨殘骸的鐵達尼號專家帕克斯・斯蒂芬森形容傳統潛水器觀測“如同在暗室用弱光手電筒筒筒”,而數位模型實現了全景式研究。

部分鍋爐呈現內凹形狀,表明沉沒時仍在運轉。此外,船體出現多個 A4 紙大小的破洞,導致海水在兩小時四十分鐘內灌滿六個隔艙,加速了沉沒。

掃描圖像還顯示,一個閥門處於開啟狀態,證明蒸汽仍在湧入發電系統。這與倖存者描述吻合:以工程師 Joseph Bell 為首的團隊在沉沒前堅持向鍋爐添煤,維持電力供應。

工程師 Joseph Bell

他們的犧牲為乘客爭取了逃生時間,讓部分救生艇得以撤離。Stephenson 稱:“他們用行動延緩了混亂,而那個敞開的閥門正是這種掙扎的象徵。”

研究團隊通過模擬發現,泰坦尼克號與冰山僅是“擦碰”,但船體狹窄區域的多個小孔導致緩慢而持續的進水。紐卡斯爾大學船舶工程師 Simon Benson 解釋:“水流通過這些小孔逐漸淹沒隔艙,最終壓垮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