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505378
一場直播“翻車”,讓文和友衝上熱搜。
這不是文和友今年第一次走上流量高點。2月,作為文和友走出湖南的第一步,廣州文和友“租約到期、不再續約”的消息對外傳出,五年前剛開業時排長隊取號的景象,如今一去不復返。
被攻擊、關門店,這些不利消息不斷為文和友敲響警鐘,也讓以文和友為代表的長沙新消費品牌再次受到集體關注。
自從3年前“新消費走不出長沙”的質疑聲傳出後,長沙新消費品牌在外屢屢受挫,在內面臨撤店、裁員的危機,似乎仍然沒能逃出“魔咒”。
長沙還在“力挽狂瀾”。今年初,借勢杭州“AI六小龍”出圈,長沙推出“新消費五小虎”,除了公認的“老牌”新消費品牌文和友與茶顏悅色外,鳴鳴很忙、安可創新和水羊科技也被納入其中,特別是鳴鳴很忙在去年火熱的量販零食商業競爭中奪取一席之地,呈現出長沙新消費更新換代之勢。
然而,一面是杭州、成都分別帶著科技、文化產品再掀起新“戰事”,一面是坐擁蜜雪冰城、胖東來的河南來勢洶洶,長沙是否還有機會奪回“流量王者”的寶座?
從2021年開始,有關長沙新消費品牌“不穩”的討論就開始變得頻繁。
當時,茶顏悅色剛將邁出湖南的第一步伸向武漢,文和友則是先後在廣州和深圳試水,外界發現,這些長沙本土消費傳奇,並沒能在省外複製各自的爆炸性成功。
如今,這些品牌省內省外的“冰火兩重天”仍是社交媒體上的“流量密碼”:茶顏悅色在長沙仍然可以做到100米一家門店且大排長龍,但省外門店不僅數量有限、且在開業后不久就失去熱度;文和友一邊在長沙保持多年叫號數百的商業“傳奇”,一邊在廣州、深圳傳出空鋪率高、人氣冷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歡 攝
更不用說早早退守湖南大本營的新中式糕點品牌。據贏商網統計,曾提出“全球萬店”目標的墨茉點心局,經過一輪擴張和收縮,目前僅剩長沙約30家門店。
長沙新消費品牌為何難以走出長沙?外界看來,這些自帶長沙文化烙印的商業品牌,往往難以與當地融合,“陣痛期”在所難免。
比如,茶顏悅色在長沙特有的“低效率”排隊模式,就受到外地消費者的不小抵觸。而對於文和友,如CEO馮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廣深兩地的文和友在既有的成功元素和本地文化中間的平衡上做得不夠好,在體現外地市場和保有長沙特色之間並沒能做好取捨。
一個更為嚴峻的現實是,在上一波新消費品牌熱潮后,長沙的“造神”速度也已經大不如前。
與2019年投資人拿著錢蜂擁至長沙,將“要看到新消費專案,就不得不去長沙”作為口號的時代不同,最近兩三年,長沙誕生的頭部新消費品牌明顯變少。
鳴鳴很忙算一個。去年,量販零食成為熱門賽道,而就在前一年,兩大零食量販品牌“趙一鳴零食”和“零食很忙”實現戰略合併,讓鳴鳴很忙全國門店總數迅速突破13000家,居於行業龍頭位置。但同時,如其他量販零食品牌一樣,其也受到各類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
而即便長沙雄心勃勃提出“新消費五小虎”的概念,並列出了長長的新消費企業候補名單,上榜企業的“新”仍然很難與“前輩”相提並論。在量販零食行業之後,業界也仍在等待,長沙能否誕生出一如新式茶飲、新中式糕點一般引領新消費細分賽道的品類。
早在2022年,長沙就開始設法激發新消費行業的發展活力。
當年,長沙成立新消費研究院,並在全國率先設立專項新消費產業基金。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即便新消費是為了抓住媒體流量而生,但消費終究是一門持續的生意和樸素的買賣,一時的“風口”終需走向長久的投入。此時設立專項產業基金,恰好符合長沙在新消費領域的“人設”和發展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長沙改變城市商業發展邏輯、幫助新消費品牌尋找穩定點的一種努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歡 攝
有人說,長沙新消費的底層邏輯是流量行銷。網紅城市的人流帶動新消費品牌發展只是表像,再往前,長沙“媒體藝術之都”的流量邏輯才是品牌生根於此的原因。
比如,不少網紅餐飲品牌的第一波流量來自湖南本地媒體的推薦。2013年,文賓帶著其創立的油炸社登上《天天向上》,和新疆三橋羊肉串、成都串串香一同爭奪“全國串王”稱號;而後,油炸社進化成文和友,湖南衛視各路綜藝明星更是其常客。在湖南衛視的推波助瀾下,文和友實現了早期的自我塑造。
更不用說,在媒體推動下,長沙打造出娛樂之都的IP,也推動了當地人乃至外地遊客“敢於嘗鮮”的消費心理。
甚至有人認為,茶顏悅色正是為長沙因地制宜制定出與眾不同的“排隊”方案——只有在長沙“慢生活”的氛圍下,遊客們願意耗時數十分鐘排隊打卡,一方面有充足時間“凹造型”拍照,另一方面充分感受買一杯奶茶的“儀式感”。
反觀長沙新消費的現狀,有業內人士曾指出,新消費短期過熱後遇冷是週期性波動,並沒有改變消費結構變化的大趨勢,而長沙具備“邁入長紅”的先決條件。不搞“雞娃式”的內卷,做創業者們背後長期的托舉和兜底者,才能讓長沙“新消費之都”落到實處。
但同時,保持長沙“天生”對“新”的敏感,同樣重要。
當杭州的“AI六小龍”和成都的“哪吒”IP在今年初一道火爆網路,一波有關前沿科技和文創產業的流量也乘勢而起。在全國城市的集體“追風”行動中,長沙似乎並不算快,也缺乏足夠基礎帶動相關消費新賽道起勢。
在今年初發佈的《長沙市提振消費十大行動方案》中提到,長沙將打造“年輕力”與“煙火氣”共融、人員流量與經濟增量共促、國際化友好與家門口便利兼顧、長沙消費鮮明特色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爭取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
面對眼下新一輪流量,長沙還需要尋找一條適合當下發展新消費的新路徑。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