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NO.1 券商從業人員去年以來凈流出超2萬人,投顧、分析師等人數逆勢增長
2024年以來,證券行業人員流動加快。據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證券行業共有32.83萬名從業者,與2024年初相比凈流出超2萬人,主要是一般證券業務人員、證券經紀人減少所致,與此同時,投顧、分析師、保代人數逆勢增長。近期上市券商2024年業績密集出爐,行業整體業績呈向好態勢。部分大型券商例如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儘管在人員數量上有所精簡,但整體經營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
點評:券商人員結構優化,業務骨幹增長,反映行業專業化提升,有望增強市場服務能力。一般業務人員減少,或影響券商展業範圍,但大型券商經營效益提升,預示行業集中度提高。此變動對證券板塊而言,可能帶來服務模式的轉變,對整體市場則意味著更加穩健的發展基礎。
NO.2 中國信達第五次計劃減持方正證券
4月6日晚間,方正證券發佈公告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因經營需要,計劃自公告發佈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即2025年4月29日至2025年7月28日期間,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股份不超過8232.1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若頂格減持8232.1萬股,按照4月3日收盤價每股7.82元估算,則這些股份對應的市值約6.44億元。這是中國信達第五次提出減持方正證券的計劃,此前已連續四次提出減持計劃,合計減持1.17億股。
點評:方正證券公告中國信達計劃減持,此舉或影響投資者情緒,對方正證券後續股價影響值得關注。對券商板塊而言,增添了一定不確定性,但鑒於中國信達減持目的為經營需要,市場或將其視為正常財務調整。整體而言,該消息對股市影響有限,但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後續進展,及其對方正證券及券商板塊的潛在影響。
NO.3 年內已有8家基金公司宣佈增資
中小公募基金公司迎來一波增資潮。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基金公司增加註冊資本金的舉動變得日漸頻繁起來。數據顯示,年內已有包括摩根士丹利、恆越、國新國證、聯博、弘毅遠方、蘇新、紅土紅塔、湘財基金等在內的8家基金公司先後增資。業內人士表示,在權益市場逐步回暖背景下,多家中小型基金公司獲得股東增資,既反映出股東對行業長期價值的戰略佈局,同時也可視為機構看好A股市場的積極信號。基金公司能否將資本優勢轉化為差異化發展動能,值得長期關注。
點評:年內8家基金公司增資,反映出股東對行業長期價值的認可,以及對A股市場的積極預期。此舉或增強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資本實力,有利於其業務拓展和產品創新。對公募基金行業而言,資本增厚有望推動競爭格局優化,但能否轉化為發展動能,仍需市場檢驗。投資者可關注基金公司後續的戰略佈局和市場表現。
NO.4 指數增強基金迎來布局熱,申報數量同比增逾兩倍
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年內共有52只增強指數型基金上報,涉及37家基金管理人,較去年同期的17只同比大增206%,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與此同時,年內已有32只指增基金成立,合計發行規模達170.88億元,遠超2024年同期的18億元。這一現象的背後,既體現了市場對“被動投資+主動增強”策略的認可,也折射出量化技術發展與行業競爭格局演變的雙重驅動。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指數推出、策略創新及投資者需求多元化,指數增強基金或將成為公募行業未來擴容的重要方向。
點評:指數增強基金申報數量激增,反映市場對“被動+主動”策略的高度認可,量化技術的進步與行業競爭加劇是其背後推手。此趨勢預示著公募基金產品線將更加豐富,量化投資領域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對相關行業板塊及整體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