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有媽媽陪在身邊的小貓,就不是流浪貓,可他們卻忘了,小貓終究會長大,無論有多不捨,它們彼此也註定要分離。貓媽媽能做的,就是在分別的時候,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上門求助的玳瑁貓媽媽
院子裡“長貓”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家住郊區的鏟官,發現自家院子里,經常有貓咪出沒,她突發奇想,在院子里放一些食物,想看看會不會有貓找上門。
對鏟官而言,這隻是一個小小的實驗,她對是否有貓會來,並沒抱太大希望,讓她無比驚喜的是,幾天之後,真的有流浪貓“循味而來”,而且數量還不止一隻。
主動上門的食客,大多是流浪貓,也有零星幾隻散養的家貓,原來貓咪之間真的有情報網,在眾多貓咪的賣力宣傳下,三天兩頭就會有喵星人找上門享用美食。
自從院子裡有流浪貓出入后,家裡的原住民們就開啟了“觀劇模式”,貓玩具都不香了,它們成群結伴地趴在窗戶前,偷偷觀察著前來進食的小流浪們。
每當原住民們三三兩兩往窗前跑時,鏟官就知道,又有流浪貓找上門了!
有一天,一隻身形消瘦的玳瑁貓在院子里嗷嗷叫喚,小傢伙似乎知道來到這裡就能有吃的,遺憾的是,那天準備的食物,恰巧被前一隻貓吃光了。
鏟官趕緊給它盛了一碗貓糧,喵星人看起來像是餓壞了,沒怎麼咀嚼,就把食物往肚子里咽,因為吃的太急差點被噎到,看著小傢伙瘦成排骨的身材,善良的鏟官,又給它餵了一些罐頭。
飽餐一頓後,玳瑁貓並沒有離開,而是趴在院子里休息。從它臃腫的肚子,以及腹部的痕跡,不難判斷,毛孩子應該剛生下小貓不久,怪不得那麼瘦弱,原來營養都被小貓吸收了。
貓媽媽帶孩子找上門
第二天,鏟官驚奇地發現院子裡多了一隻小奶貓。難道它就是那隻玳瑁貓的孩子嗎?小貓似乎是跟著貓媽媽一起來到這裡的,它們相互照應,彼此分享食物。
很多時候,貓媽媽會主動把食物讓給小貓,小貓似乎膽子很小,看見人就會躲起來,鏟官也只能遠遠地在房子里觀察它。
接下來的好幾天,貓媽媽都會帶著小貓,一起來院子里吃東西。忽然有一天,只有小貓獨自前來,貓媽媽竟不知去向。
小貓寂寞地哀嚎著,躊躇著,茫然無措的它,試圖和同類求助,它壯著膽子,靠近窗前的寵物貓。
小貓:我的媽媽不見了,你們能幫我找找它嗎?
目睹了整個過程的原住民,對此也滿心焦急,恨不得衝出窗戶,幫小貓去找媽媽,貓媽媽和小貓向來形影不離,它究竟去了哪裡?難道它是把小貓拋棄了嗎?
小貓徘徊了一陣後,還是小心翼翼地走向了食物,喵星人吃完飯準備離開時,鏟官偷偷跟蹤了它。說不定找到它的藏身處,就能知道貓媽媽的下落。
讓鏟官感到意外的是,那團小毛球居然消失在了她的車子下方,鏟官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她猜到小貓可能藏到了發動機里,還好最近沒人開車,如果小傢伙被帶到車來車往的馬路上,想想就後怕。
鏟官仔仔細細檢查了車子,並沒有發現貓媽媽的蹤跡,看樣子它真的離開這裡了。
小貓有家啦
之後小貓每天都會來院子裡吃飯,隨著時間的推移,貓媽媽離去的痛苦,似乎在慢慢淡化,小貓成了院子裡的常住民,和原住民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即便彼此之間隔著一扇窗戶,小貓也會主動和原住民打招呼,它似乎很想加入它們,獨自流浪的日子,真的太寂寞無聊了。
此時,距離貓媽媽消失已經過了半個月,鏟官覺得它可能不會再回來了,一個想法在她的心裡暗暗成型!她要收養這隻小貓。
然而,小傢伙對人類還是保留著一定戒心,只敢趴在車子底下玩,怎麼叫都不出來,想抓住它並非易事,但鏟官相信,時間會改變一切。
接下來的每一天,鏟官只要一有空,就會帶著各式玩具哄小貓開心,小傢伙也逐漸習慣了她的存在,慢慢地,它終於從車底走了出來。
有一次,鏟官趁喵星人玩得正起興的時候,悄咪咪地把手伸向了它毛茸茸的腦袋,居然摸到了!
對於人類的觸碰,小傢伙沒有絲毫厭惡的情緒,甚至把最柔軟的肚皮,都露了出來。可見,這隻貓已經百分百信任了鏟官,想抓住它應該不成問題了。
小貓能有個溫暖的家,大概也是貓媽媽的心願吧!鏟官一把抱起小貓,把它帶到了房子里。
洗乾淨的小貓,被放進帳篷中隔離,家裡的原住民們,似乎十分關心這團小毛球,哪都不去,全都守候在這隻貓的身邊,面對五雙齊齊望向自己的貓眼,小貓似乎沒有太害怕,只是好奇地打量著它們。
它們能和平相處嗎,原住民會不會欺負這隻小貓,鏟官的內心滿是憂慮,最開始的那幾天,原住民們確實對小貓敬而遠之,甚至偶爾還會朝它哈氣。
然而,小貓的熱情,慢慢虜獲了原住民們的心,試問誰能拒絕一隻主動走向你的貓咪呢?
不到半個月,小貓就融入進了這個大家庭,成了貓群中的團寵。小傢伙雖然失去了媽媽,卻擁有了主人,以及五隻疼愛自己的哥哥姐姐們。
可能有人會覺得,貓媽媽變相拋棄了小貓,在我看來,與其說牠拋棄了小貓,不如說她把食物充足的地盤,讓給了自己的孩子,否則貓媽媽不會帶小貓來到這裡。畢竟小貓已經長大,貓媽媽也是時候該放手了,很多時候,愛不是擁有,而是放手。
校對 廖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