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不爛煮不熟的銅豌豆:Intel傲騰905P 960GB固態硬碟測試報告
更新于:2025-04-06 22:47:53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噩夢飄雷於04月06日發佈,轉載請標明出處!】

大家好,我是飄雷。

這兩天整理自己的資料庫時,偶然找到了去年10月份給手裡這塊Intel傲騰905P 960GB測試的數據,趁著清明假期有點兒空,就整理成測試報告供大家參考吧。

這塊盤是23年11月黑五旗艦在亞馬遜海淘的,當時美亞突然放了一批貨,到手價不到2300元,要比閑魚便宜個二三百,本著這種停產商品錯過了就有可能再遇不到的心理,再加上越發感到原來作為主力機系統盤的傲騰900P 480GB容量太小,於是就買了一塊U.2介面的版本。

接下來的事情比較尷尬,這塊盤在海上漂了兩三個星期才到國內,結果它還在集裝箱里聽海風輕輕吹的時候,國內的傲騰價格突然一落千丈,同樣是960GB的傲騰905P國行全新版本1800元不到就能在淘寶直接買到,真的是讓人難繃。

亞馬遜買的東西又不能退貨,這波虧到我都不想看它,只能氣憤地將其扔到貨架上,隔了將近一年才正式開封啟用。

傲騰905P的盤體做工方面,還是保持了一貫的精工水準,表面細膩光滑,布滿了用來增強散熱面積的溝槽和散熱鰭片,拿在手裡沉甸甸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好東西上手一掂就知道”。

背面則與傲騰900P 280GB、傲騰P4800X 375GB不同,不是那種平板了,同樣是也佈置了散熱溝槽和鰭片。

我買的這塊是自帶M.2轉U.2轉接線的版本,通過SATA供電的輔助,可以直接裝在消費級主機板上使用,個人感覺還是要比AIC版型的相容性更強的。

Intel給出的標稱參數如下所示,順序讀寫速度在當下來看肯定是毫無疑問的渣渣,575K IOPS的隨機讀取性能、550K IOPS的隨機寫入性能看起來也毫不起眼。

不過關鍵在於,傲騰這玩意兒用的是採用相變存儲原理的3D XPoint顆粒作為存儲介質,與NAND SSD相比,沒有SLC Cache這一說,也沒有“讀-改-寫”造成的臟盤影響,可以說從FOB(Fresh Out of Box)狀態再到進入穩態,都能全程保持這個性能,完全不用擔心遇到性能下降的問題。

而960GB的傲騰905P耐用等級為17.52 PB(按十進位計算為17520 TBW),相當於約9.6 DWPD。,這是NAND SSD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與之對比,如三星990 Pro、9100 Pro之類的1TB消費級NAND SSD,只有600TBW/TB的標準,前後差了將近30倍。如果刨開紙面質保政策說真實體質的話,目前最新的TLC NAND顆粒頂多只有五六千的PE次數,而3D XPoint顆粒的真實壽命現在幾乎還沒人能探到底。

當時測試使用的硬體平臺配置如下:

  • CPU:intel i5-14600KF

  • 主機板:AORUS Z790 ELITE X

  • 記憶體:佰維 DX100 DDR5-6800 16GB X2

  • SSD:Intel 傲騰900P 280G(系統盤)、雷克沙ARES 4TB(對拷盤)

  • 顯卡:藍戟Intel A380

  • 系統:Windows11 專業版 23H2

通電上機後先看一眼S.M.A.R.T資訊,確實是0通電0讀寫,本身是18年Q3發佈的老產品了,只支援NVMe 1.0/1.1協定,Gen3 x 4的頻寬也顯得有點落伍。不過沒辦法,傲騰倒是有Gen4產品,800 GB以上的傲騰P5800X,那價格屬實太貴太貴了。

再看一下更詳細的S.M.A.R.T資訊,功耗倒是不算高,只有18W,日常使用時靠被動散熱也挺涼快的,另外可能是因為定位於消費級產品,傲騰905P只有1個溫度感測器。

上機之後,實際可用容量為894.24 GiB,這下子當系統盤就比較充足了,有一說一無論是280GB還是375GB、480GB,當系統盤用久了之後都會顯得有點緊張,畢竟單是QQ和微信就要佔用好多容量。

CrystalDiskMark測試中,還是有著傲騰系列一貫的表現:

雖然順序讀寫速度只有Gen3 x4的水準,但無論是QD1的4K隨機讀寫速度還是延遲,都是NAND SSD拍斷大腿都追不上的水準,只能說3D XPoint還是那個3D XPoint,相變存儲帶來的按位尋址的優勢,就是這麼誇張。

在PCMark 10的系統盤基準測試中,傲騰905P 960GB的分數為5823,在去年來看還是高高在上,直到今年才被一眾全新的消費級旗艦Gen5 SSD給壓過一頭。

3DMark的存儲基準測試也是同樣的趨勢,5760分看似已經再難拔尖,不過再回頭看看它Gen3 x4的頻寬,還是讓同規格的NAND SSD難望其項背。

在類比工作站場景的SPECworkstation 3.1中,傲騰P4800X取得了45.27分,現在看起來已經不算驚豔了,旗艦的消費級Gen5 SSD能達到60分以上的好成績:

雖然剛才已經提到,傲騰系列並不存在什麼SLC Cache機制,這也使得其面臨大容量順序寫入時不會遇到降速的情況,不過為了更直觀地展示這一點,接下來在Q32T1 128K地條件下,還是對其進行了全盤範圍的順序讀寫測試。

生成的曲線圖如下所示,沒有什麼二段式、三段式的說法,就是平平無奇的兩條直線:

接著,在Ubuntu 24.04 LTS中使用FIO 3.36對這塊盤進行了更完整的測試,涵蓋不同佇列深度和混合讀寫方案下的4K性能,以觀察其在FOB狀態下的最佳表現,結果匯總如下表所示:

與有著SLC Cache加持的消費級NAND SSD相比,傲騰905P 960GB在隨機純讀、純寫方面已經趕不上前者的緩內水準了,甚至可以說大大落後。

而在混合讀寫方面,由於按位尋址的優勢,傲騰依舊還能可圈可點,

只有致態TiPro9000、三星9100 Pro等最新的消費級Gen5旗艦SSD才能依靠SLC Cache和它掰掰手腕。

那麼Gen3傲騰是否真的就一無是處了?就這麼站著被新人小輩啪啪打臉?

其實不然,刨去SLC Cache的影響後,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叫做老而不死是為賊,什麼叫做老而彌堅。

最後一個測試專案則是在Ubuntu 24.04 LTS上執行的ezFIO腳本測試。

ezFIO是經NVM Express聯盟推薦的企業級SSD綜合測試,它是一個可重複進行的穩定態性能測試腳本,並且可以在測試過後自動生成結果圖表。

ezFIO測試主要分為順序和隨機兩大項內容,為了確保SSD進入穩態,在每項測試開始時都會有兩次全盤容量順序寫入+兩次全盤容量隨機寫入的預處理流程,之後進行不同粒度、不同佇列深度的具體測試,整個測試流程耗時極長,負載強度極大。

ezfio會將測試結果自動整理成圖表,傲騰905P 960GB在7讀3寫長時間混合測試中的表現相當美麗,平均IOPS為522051,變異係數(可以理解為數據離散程度)僅有0.67%,幾乎可以看成一條直線。

與之相對比,三星9100 Pro 2TB的平均IOPS只有265596,變異係數也達到了2.8%(雖然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二者在不同佇列深度下的7讀3寫混合性能如下圖所示,傲騰905P在QD16時即達到528K IOPS以上的峰值,三星9100 Pro則明顯靠著QD加深才慢慢爬升性能:

不同佇列深度的4K隨機讀取性能與延遲表現如下圖所示,傲騰905P在消費級常用的QD32以下低佇列的IOPS和延遲都有明顯更好的表現,而三星9100 Pro則是在QD64以後才在隨機讀取性能方面實現了反超。

但是在4K隨機寫入方面,由於NAND SSD寫入原理限制,三星9100 Pro無論從寫入速度還是寫入延遲來看,全程都在被傲騰905P吊起來打。

總結

總得來說,憑藉3D XPoint的獨特讀寫原理,傲騰905P和它的兄弟們一樣,都有超長寫入壽命、超低讀寫延遲、超高隨機讀寫、超強混合併發和超高性能一致性。

從一系列測試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傲騰905P的性能與其消費級的定位相符,在QD8低佇列下即可發揮最佳性能。

雖然標稱的紙面參數看起來已經不如現今的消費級SSD了,但銅豌豆的獨特優勢在於,它的參數沒有SLC Cache加速後的水分,無論是順序讀寫還是隨機讀寫,自始至終都會給你提供穩定如初的性能。

在日常使用中,即便只剩1%的可用容量,你也不用擔心它會和消費級NAND SSD一樣,會因為沒有數據騰挪的OP空間而大幅降低性能。

而以上這些,也使得傲騰系列一直是每個SSD發燒友都避不開的白月光。

不過雖然我自己是堅定不移的傲騰吹,手頭也收藏了四五塊傲騰系列SSD,仍然不建議普通用戶購買。

傲騰超強的性能優勢,在家用的中輕度使用場景中並不能發揮出來,而過於高昂的售價也意味著它的性價比對大多數人來說都非常低,邊際效應特別明顯。

相對而言,它更適合那些需要處理海量零碎檔,或者需要高併發混合讀寫的數據密集型任務場景,比如高性能資料庫,或者AI訓練數據預處理等等,只適合真正用得上它的性能、或者是買來收藏的SSD發燒友入手。

PS:

更多SSD評測可以在這裡查看:合集:存儲設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