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396,又見核心技術人員辭職
更新于:2025-04-05 08:48:16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王墨璞嘉

4月3日晚間,華潤微(688396)公告稱,公司董事、總裁暨核心技術人員李虹因個人原因辭去所任職務,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

近年來,華潤微的核心技術人員頻頻辭職,總數由20人下降至12人。公司的歸母凈利潤也由上市後高峰期的26.17億元,下滑至7.76億元。

此外,2025年3月,華潤微董事長發生變更,原董事長陳小軍辭職。

又見核心技術人員辭職

4月3日晚間,華潤微公告稱,公司董事、總裁暨核心技術人員李虹因個人原因辭職。

記者注意到,李虹自2009年加入華潤微,其在半導體技術研發和經營管理方面經驗豐富,為華潤微多項技術發展和產業化的推動者。

從履歷來看,李虹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物理學專業博士,2003年至2009年期間歷任上海巨集力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總監、資深總監、副總裁;2009年至2014年期間任無錫華潤上華及無錫華潤半導體副總經理,並於2011年至2013年期間任無錫華潤上華總經理;2014年至2017年期間任華潤華晶常務副總經理。

李虹2020年至今任公司董事,現任公司總裁、技術研究院院長,潤科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潤鵬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此外,李虹兼任中國積體電路創新聯盟副理事長、重慶大學特聘教授。

華潤微早前公告稱,李虹在公司全面負責經營發展投資管理工作,推進公司實施兩江三地區域戰略佈局,以IDM商業模式推動公司結構轉型。

對李虹辭職一事,華潤微表示,李虹不參與在研專案,離職不會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與核心技術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核心技術人員頻頻離職

記者發現,自2020年上市以來,華潤微已有多位核心技術人員離職。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離職的核心技術人員分別達到3位、3位、2位。

具體來看,2020年8月,華潤微常務副董事長、核心技術人員陳南翔辭去常務副董事長職務並離職。同年10月和12月,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鄧小社、何波湧分別辭去相關職務並離職。

2021年7月至9月,華潤微核心技術人員余楚榮、計建新、王國平辭去相關職務並離職。

2022年6月、8月,華潤微核心技術人員李勇強、劉紅超辭去相關職務並離職。從招股說明書來看,華潤微的核心技術人員共計21人,分別為陳南翔、Yu Chor Wing Wilson(余楚榮)、馬衛清、王國平、Hong Li(李虹)、蘇巍、吳建忠、何波湧、丁東民、羅先才、Hao Fang(方浩)、計建新、劉紅超、Tiesheng Li(李鐵生)、Yongqiang Li(李勇強)、鄧小社、鄭晨焱、吳泉清、張森、尤勇、夏長奉。

隨著4月3日李虹離職,華潤微上市時的核心技術人員已有接近一半離職。

在離職的核心技術人員中,多位已在華潤微任職多年且擔任技術要職。其中,計建新、鄧小社等在20世紀90年代加入公司;陳南翔、何波湧分別於2002年、2009年加入公司;李勇強、劉紅超則於2018年加入公司。

計建新離職前擔任公司的技術研究院綜合實驗室主任,負責技術研究院綜合實驗室管理工作;李勇強離職前擔任PDBG事業群非矽基技術顧問;何波湧任華潤微技術研究院科技管理部總監等;鄧小社任華潤華晶功率半導體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等。

記者注意到,華潤微的核心技術人員總數近年來不斷下降。公告顯示,2019年至2024年,華潤微的核心技術人員數量分別為20人、17人、14人、13人、13人、13人。截至2025年4月3日,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數量已降至12人。

連續兩年業績同比下滑

華潤微是擁有晶元設計、掩模製造、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產品聚焦功率半導體、數模混合、智慧感測器與智慧控制等領域,提供半導體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公司業務分為產品與方案、製造與服務兩大板塊。

業績快報顯示,華潤微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01.19億元,同比增長2.2%;歸母凈利潤7.76億元,同比下降47.55%。

近兩年,華潤微的業績下滑較為明顯。2022年、2023年,華潤微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6.17億元、14.79億元。

對於最新業績表現,華潤微表示,2024年行業產能釋放和去庫存產生疊加效應,產品價格競爭激烈。同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重大專案分別處於爬坡上量和建設期階段,對利潤指標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華潤微的董事長近期發生變更。3月初,公司原董事長陳小軍辭去職務。3月28日,公司董事會選舉何小龍擔任第二屆董事長。

何小龍系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工學碩士,正高級工程師。其歷任資訊產業部科學技術司綜合處處長、質量監督管理處處長,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司品質管理處處長,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管理部副總經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