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編輯部 | 隱飲
電影治癒生活。
要說最近最火的國產劇,莫過於王寶強時隔多年重返劇圈的新作《棋士》了。
自開播以來《棋士》便收穫了大量關注,但也因為與經典美劇《絕命毒師》的相似性而備受爭議。
這兩部劇究竟像不像?從人物設定、故事主線到具體情節、角色動機,到底有幾分像?
今天時光君就來好好聊聊。
簡單粗暴地看,兩者確實有非常像的地方。
先說故事,《棋士》的背景設定在二十一世紀初,王寶強飾演的少年宮圍棋老師崔業,是一位生活落魄的中年人,在兒子重病急需錢的情況下,他意外捲入銀行劫案。
為了自保,他被迫協助劫匪逃脫警方的追捕,並發現自己的圍棋天賦可以用於犯罪。
在生活和現實的壓力下,崔業逐漸走上了犯罪道路並逐漸失控。
他的哥哥崔偉(陳明昊 飾)作為一名員警,希望他能迷途知返走向正道,但事與願違,兄弟二人在黑白兩條道路上漸行漸遠。
2008年開播的《絕命毒師》,每一季都是艾美家的常客,播出期間獲得了58項艾美獎提名,並斬獲了16個獎項。
在內地評分網站上,該劇前五季平均分高達9.3分以上,MTC評分更高達99分,可以稱得上是“美劇評分天花板”了。
《絕命毒師》講述了老實本分的天才化學老師老白(布萊恩·科蘭斯頓 飾),原是拮据家庭的唯一經濟來源。
老白被診斷出患有絕症後,為了給家人留下財產,他與曾經的學生、毒販小混混“小粉”合作製造毒品。
當年,沒有人會覺得一個糟老頭子的故事能吸引人,但《絕命毒師》卻做到了。
這部劇先細細鋪墊老白的心理掙扎,再展現充滿細節感的技術手段,隨後逐漸將中年危機、家庭關係、自我實現、警方緝毒、地下黑幫等故事線一一展開。
《絕命毒師》里既有矛盾衝突,也有熱血爽點,老白那種面對人生倒計時的焦慮惶恐,“老實人”的崩潰重建與找回自我,讓這部劇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棋士》與《絕命毒師》到底像在哪裡?
首先在人物設定上呈現出驚人的相似性,這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崔業與老白的人物設定同為“高智商專業人士”——前者是天才圍棋教師,後者是高中化學教師。
他們都在專業領域擁有過人的天賦,但同時事業平平,生活窘迫,窩囊不得志。
兩部劇的故事主線,都是命運催化了小人物的黑化,都以主角“被動捲入、被迫妥協、主動沉淪”為主線。
老白因制毒掩蓋罪行越陷越深,崔業則因搶劫案逐步成為犯罪網路核心。這種“老實人”在命運捉弄下的黑化反擊,是兩部劇共通的主題。
老白因患癌與家庭經濟危機開始制毒,自知生命開始進入倒計時,想要冒險為家人賺下更多錢財,這賦予了制毒一種“向死而生”的悲壯救贖感。
崔業因兒子生病需手術費、婚姻破裂、職場不得志而意外捲入搶劫命案,這種困境顯得更日常化。
兩部劇都以“員警兄弟”作為劇情的推動力。
老白的“連襟”漢克是緝毒員警,崔業的哥哥崔偉是刑警隊長,兩位員警都代表了世俗意義上的正義與權威。
崔業和哥哥崔偉始終處於水火不容的暗中較量中,家庭因素同樣推動著他走上犯罪道路。
這種兄弟間的對立既強化了戲劇張力,也隱喻了“法律與親情”的永恆衝突。
兩位男主角的家庭配置也很相似。
老白與崔業都在和老婆鬧離婚,兒子都很叛逆。
老白的兒子有輕度腦癱,需要拄拐運動能力受限。崔業的兒子因為腿部問題住院治療,後續需要大筆費用。
老白的老婆在一家大公司給老闆記帳,和老板有暧昧纠葛。崔業的老婆在一家大公司給老闆當秘書,老闆對她頻頻示好,還計劃送她出國發展。
兩位男主角的搭檔同樣高度相似,都是高智商大哥與莽夫小弟的搭配。
《絕命毒師》里老白與小粉的組合,是劇中的一大亮點,他倆因制毒理念分歧多次衝突,老白嫌棄小粉的暴躁莽撞,但後來卻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家人般的牽絆。
《棋士》里崔業與夏生(陳永勝 飾),兩人因搶劫命案相識,夏生本是另一位劫匪的弟弟,劫匪意外去世,他便成了崔業“甩不掉”的同謀小弟,他年輕莽撞、肯下黑手,和崔業的謹慎高智商形成了鮮明對比。
兩部劇在一些情節上,也有相似點。
比如老白的生日宴無人關心,漢克吹噓自己禁毒業績。崔業贏棋同樣無人關心,哥哥崔偉向侄子展示自己最新的刑偵技術。
還有老白在第一次“誤殺”毒販後,和小粉聯手處理屍體,標著著兩人逐漸從普通毒販向冷血罪犯的轉變。
而在夏生“誤殺”了人質後,崔業開始幫他逃脫警察的追蹤,他們也開始徹底滑入犯罪的深淵。
不過,除了人物關係和故事主題的相似,《棋士》與《絕命毒師》在人物動機、影像氣質、敘事節奏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在人物動機上,老白主要是為了家人的經濟未來而制毒,他的犯罪動機有著明確的家庭責任感。
而崔業走上犯罪道路的動機更為複雜,不僅僅是為了拯救兒子,還與他內心長期的不甘、對命運的反抗、和哥哥的較勁、以及整個時代洪流緊密相關。
相比哥哥崔偉,從小更受父親重視的崔業,一直享受著各種優待,他堅信自己能憑藉圍棋才華,讓家族驕傲。
但崔業不僅高估了自己的天賦,也低估了時代的進步,走入社會他只想贏,卻從來“不懂輸”,更不懂人情世故。
在21世紀初的商品經濟洪流中,他無比看重的圍棋,不過是別人眼中的一筆交易。
沒錢就是原罪,滿櫃子的獎盃也沒法變成兒子的醫藥費,他輸了個徹底。
在《棋士》的後半段,崔業這個人物的真實面目將進一步暴露,他到底是老實人被逼無奈走上歧途,還是充滿戾氣的利己者,暗藏心機的純壞種?後半段將給出答案。
在影像氣質方面,《絕命毒師》充滿了美國西南部的荒漠氣息,整體色調偏暗黃,畫面質感粗粝,營造出一種緊張、壓抑且真實的犯罪氛圍。
《棋士》在場景佈置上融入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如少年宮的圍棋教室、傳統的街道小巷等,畫面色調相對豐富,既有生活場景的溫馨,也有犯罪情節的緊張。
此外,《棋士》還有一個獨特的創新點,它深入描寫了圍棋如何塑造了一個人的性格與思考模式。
以往影視劇中下圍棋的人,要麼是大雅之士,境界奇高;要麼就是棋癡,成瘋成魔。
《棋士》里將圍棋棋道與人情世故相融合,崔業的各種縝密計謀,與圍棋中的“棄子”“李代桃僵”“先鋒”“試探應手”等概念相結合。
不過也有一些觀眾認為,《棋士》只是生硬地把圍棋元素安插進了故事里,棋盤上的進退博弈與暴力劫匪的生死搏鬥,始終像隔著一層毛玻璃,無法真正的融合。
相比之下,《絕命毒師》把老白高超的化學知識直接服務於制毒過程,這樣顯得更加自然合理。
但考慮到國內電視劇的尺度,如果直接照搬《絕命毒師》裡的制毒、販毒的情節並詳細展現,恐怕會很難過審。
《棋士》最引人關注的地方,還在於王寶強的精彩表演,他賦予了崔業這個角色獨特的生命力。
從開始的“棋呆子”到後面的逐漸黑化扭曲,王寶強把崔業的變化演繹得充滿細節感,有幾個鏡頭可以說是夢回《Hello!樹先生》。
你很難猜得透,在他表面憨厚老實的笑容裡,到底藏了多少狠辣與謀算。
該劇的導演及編劇房遠,此前也是王寶強作品《八角籠中》的編劇。
此前在《棋士》的發佈會上,有人提及《絕命毒師》時,房遠曾說,“參考也是肯定是參考了,我們也是看了很多遍,去學習它好的地方。但我們這個(劇)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個關於那個時代、那個人的、很中國化的一個故事。”
在影視創作中,許多經典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模式被不斷沿用和創新,比如《阿凡達》就創造性地把《與狼共舞》的故事,搬到了潘朵拉星球。
《棋士》或許未能擺脫《絕命毒師》的人物設定和故事框架,但其對圍棋文化的延伸擴展,對時代與個人命運的探索值得肯定。
如今《棋士》已經播出過半,仍然熱度與討論度不減。
對比《絕命毒師》它到底算不算抄襲,或者只是借鑒、催生或是本土化改編,我們相信觀眾和法律都會做出更公平、客觀的判斷。
你覺得《棋士》好看嗎?對比《絕命毒師》到底有幾分相像?
一起來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