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抗癌藥,成都這家藥企去年營收大漲936%,實現扭虧為盈
更新于:2025-04-03 21:12:21

微成都報導 日前,四川百利天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利天恆”,688506.SH)發佈2024年年報。

數據顯示,2024年百利天恆實現營收58.23億元,同比增長936.31%;實現歸母凈利潤37.08億元,結束連續三年虧損的局面。

截至4月3日收盤,百利天恆股價報250.25元/股,市值再一次突破千億元。

一筆創紀錄交易

百利天恆的扭虧為盈,得從一樁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的交易說起。正因這筆交易,在由北京和上海企業家主導的中國創新葯俱樂部,成都藥企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

2023年12月11日,百利天恆宣佈,就一款自研的抗腫瘤藥物分子BL-B01D1與全球製藥巨頭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簡稱“BMS”)達成合作協定。合作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其中包括8億美元的首付款、最高可達5億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以及達成開發、註冊和銷售里程碑后,最高可達71億美元的額外付款。

與此同時,百利天恆創造了迄今為止中國創新藥領域最大的授權交易額紀錄,以及全球ADC(抗體偶聯)類藥物單品交易總價紀錄。

隨著2024年3月交易首付款8億美元到賬,百利天恆結束連續三年虧損的局面。據年報顯示,2024年百利天恆實現營收58.23億元,同比增長936.31%;實現歸母凈利潤37.08億元,而去年為虧損7.8億元。

百利天恆2024年營收數據,圖源百利天恆2024年年報

此外,對於中國藥企而言,該筆交易罕見地爭取到了合作開發模式,而不同於以往多數時候,一次性賣出所有權益。

根據協定,雙方將共同開發、共用未來收益。

這給百利天恆帶來的收益或許比合同最高金額86億美元更為深遠。“該合作還使公司能夠獲得合作夥伴的全球市場商業資源支援,包括但不限於成熟的經銷網路、經驗豐富的銷售資源、專有的市場洞察力等……這也有助於推動公司在未來成長為在腫瘤用藥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跨國藥企(MNC)。”百利天恆在年報中表示。

從仿製葯到創新藥

率隊與BMS展開談判的,是百利天恆的創始人、董事長、首席科學官朱義,他主導了百利天恆從仿製葯向創新葯的轉型。

朱義來自四川內江,1980年,17歲的他考入四川大學,修讀無線電物理專業。無線電專業是父親的建議,希望他在畢業之後有一技之長以傍身。後來,朱義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生物學,1984年朱義考入復旦大學攻讀生物物理碩士。

圖為朱義,圖源百利天恆官網

碩士畢業之後,朱義在高校做過一段時間的微生物免疫研究。不過,那距離他渴望的創新突破還有所差距。後來,他辭職做外貿、幹房地產。

靠著房地產事業掙到第一桶金之後,1996年,朱義回到成都溫江創辦了百利藥業(百利天恆前身),重返製藥界。百利藥業以化學仿製葯和中成藥起家,首仿品種是抗病毒藥利巴韋林顆粒(商品名:新博林),該產品於1998年上市。

2008年,百利葯業收購了本地老牌國有製藥企業四川蜀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蜀樂藥業”)。完成收購後,蜀樂藥業旗下的麻醉藥“丙泊酚”產品銷量大增,從一年幾十萬支提升到了一年一千多萬支。2011年、2012年、2013年,丙泊酚注射液分別為百利天恆貢獻了22.81%、20.72%、24.27%的營收,是所有產品品類中營收佔比最大的。

到2010年,百利天恆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研產銷體系,其仿製葯業務每年能穩定地為公司帶來數千萬的“閑錢”。朱義認為,是時候做創新藥了。

美國前端發現,中國後端開發

2014年年初,正值全球生物科技行業發展的寒冬,百利天恆卻在美國成立了創新藥研究中心西雅圖免疫公司(SystImmune),並在之後將化學製劑及中成藥製劑業務的大部分收入投入創新葯研發中。關於創新葯的戰略佈局,朱義的想法是:美國前端發現,中國後端開發。

在仿製葯時期,百利天恆做的是化學葯和中成藥,但是在選擇創新藥方向時,朱義瞄準了生物葯領域的抗腫瘤大分子藥物方向,包括ADC、GNC、ARC。

其中,ADC是一種癌症治療的關鍵方式。據年報顯示,2023年全球ADC市場規模達到101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1519億美元,同期ADC占整個腫瘤市場的份額預計將由4.5%增加至26.4%。

圖源百利天恆2024年年報

被BMS看中的藥物分子BL-B01D1即為全球首創、新概念且唯一進入Ⅲ期臨床階段的EGFR×HER3雙抗ADC。目前BL-B01D1的臨床試驗已覆蓋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腫瘤、泌尿系統腫瘤、婦科腫瘤和頭頸部腫瘤等不同腫瘤適應症,具有成為泛腫瘤治療基石藥物的潛力。

對於百利天恆而言,短期的首要目標仍是加快BL-B01D1在中國及全球的臨床開發。據百利天恆港股招股書,其預計將不晚於2026年向中國葯監局提交首個適應症新藥上市申請;最早在2028年向美國FDA提交首個BLA(生物製品許可申請)。未來三到五年,BL-B01D1將陸續在中國、歐美及其他監管地區提交更多適應症的監管審批申請。

按照與BMS的合約,如果在2025年底之前,百利天恆的許可產品在美國首次啟動作為一線或二線治療的Ⅱ期或期試驗,百利天恆將獲得一筆2.5億美元的不可退還里程碑付款;在2026年底之前,許可產品在美國首次啟動作為一線治療的Ⅲ期試驗,將獲得另一筆2.5億美元的不可退還里程碑付款。

這意味著,如果進展順利,未來兩年,百利天恆將到賬5億美元。

紅星新聞記者俞瑤 實習記者 符小茵

編輯 肖子琦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