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56684
這兩天,一場全球豫商大會在河南召開,話題焦點之一不出意外是“商業”。
實際上,今年以來,從胖東來官宣鄭州首店,到蜜雪冰城成功登陸港股,從“雪王”隔夜檸檬被網友爭相“護短”,到胖東來工資待遇持續刷屏……兩大河南“頂流”輪番承包熱點、製造話題,讓外界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河南商業正在拉開一個新紀元。
此前,河南媒體就不無期待地暢想,河南商業正在形成一個新的“品牌”,成為各地紛紛學習、效仿的物件。豫商大會期間,實地觀摩胖東來這座“沒有淡季的6A級景區”,也成為參會豫商的“必修課”。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一個被奉為“商業標杆”的城市長沙。憑藉人文底蘊、網紅地標、特色美食及娛樂特質,長沙成為“第三代網紅城市”的典型代表,誕生一眾新消費品牌。
然而,曾經被捧上高位的“網紅”品牌,如今先後“退潮”。今年初,因“造景式餐飲”走紅的廣州文和友宣佈租約到期不續。更早之前,虎頭局、墨茉點心局等“湘式點心”品牌,或宣佈倒閉,或退守湖南“大本營”……
風水輪流轉。在新消費業態層出不窮的當下,為什麼新一批商業“流量”會誕生在河南?對於“自嘲”產業檔次有點“土”的河南來說,如何續寫下一個商業爆點?
當提振消費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這輪因河南而起的商業浪潮,又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不久前,經過半年加速擴張的茶顏悅色,終於把江蘇佈局版圖擴展至五座城市,正式落戶揚州,但走到這一步,茶顏悅色已經用了其他品牌幾倍的時間;廣州文和友傳來閉店消息,則讓曾經單日排隊超3000桌的“神話”成為歷史……“商業品牌走不出長沙”,似乎仍困擾著這個曾經的商業標杆。
但對於這些最近備受矚目的河南商業品牌,“走出去”並不構成問題。
蜜雪冰城自不必說,根據其首份業績報告,去年集團全球門店總數已達4.6萬余家,不僅超過星巴克躍居全球現制飲品行業門店規模第一,而且“下沉”和“海外”市場兩手抓;胖東來則因“全國巡演儀式”商超調改賺盡風頭,從步步高到“胖永輝”,儘管套著“馬甲”,腳步已遍佈多座城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郁彪 攝(資料圖片)
兩代商業標杆的差異還不止於此。
縱觀這兩年崛起的長沙品牌,或因引領新派中式茶飲、糕點而出圈,或因打造“策展式商業”新模式而備受追捧,“追新”是一大標籤,品牌誕生時間也大都不超過10年。
而當這些“新消費”逐漸減速,“冒尖”的卻是來自河南的“老品牌”。
作為茶顏悅色的現制茶飲界“前輩”,蜜雪冰城早在1997年就以“寒流刨冰”的名稱在鄭州街頭問世,殺進低價茶飲市場。如今,蜜雪冰城已堅挺20餘年,時代印記不減,歸來仍靠“1元霜淇淋”出圈。
胖東來的故事開始得還要更早一點。1995年,下崗后賣過冰棍、做過礦工的於東來二次創業,以一家街邊糖煙酒店“望月樓胖子店”起步。在零售店良莠不齊的時代,他公開承諾“不滿意就退貨”,並因此在許昌紮根。如今,經歷超市、綜合量販、綜合旗艦店的多輪反覆運算,“用真品換真心”仍然是胖東來人氣火爆的“法寶”。
整體上看,河南商業也保有傳統的一面。本地媒體探討河南商業新生時,不忘言及上世紀末一度引領潮流的鄭州亞細亞商場。2023年改造回歸的新亞細亞,如今仍是鄭州二七廣場的“門面”負責。而細數全國知名的河南商業品牌,也離不開巴奴火鍋、雙匯這些“常青樹”。
河南商業走上臺前,可以說是傳統商業挺過一個時代后的一種新生,更是“前浪”對“後浪”的一次“衝擊”。
在新消費業態層出不窮的當下,為何看似傳統的河南商業卻成了“靈藥”?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為什麼新一批商業“流量”都誕生在河南?
據本地媒體分析,“接地氣”是蜜雪冰城和胖東來們成功的重要原因,背後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樸素商業邏輯:“使用者是分層的、需求是多維的,能滿足他們一項需求,讓相應商品與服務無可挑剔,守底線、做創新,老百姓就會買帳。”
永輝超市鄭州盛華里店“胖”改后開業當天,市民排隊等候開門 圖片來源:頂端新聞
蜜雪冰城早早將“戰場”選在下沉市場。在經歷了一個高價新茶飲競爭的時代之後,消費回歸理性,它也等來了屬於“平價茶飲”的春天。根據其招股書,截至目前,蜜雪冰城“核心產品價格通常為2~8元人民幣”,仍然遠低於主要現制茶飲品牌;截至2024年9月,“57.2%的中國內地門店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
它還帶動了一撥河南平價茶飲的創業潮。從總部在河南新鄉、門頭和蜜雪冰城如出一轍的冰淳茶飲,到從河南走出、更小體量的茶主張、艾雪皇后、郭記冰點等,都貫徹“平價策略”,也不難看到蜜雪冰城的影子。
而這些茶飲品牌的共同選擇,也與河南當地的消費土壤不無相關。
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健曾指出,河南作為人口大省,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特別是城市和農村消費需求都在不斷增長,為大消費產業的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去年,河南人均可支配收入3.16萬元,僅居於全國第22位,更謹慎的消費需求催生了更務實的消費品牌。
再看胖東來,其“固粉”策略同樣離不開與許昌當地消費市場的深度融入。最直觀的是外界眼中將顧客“寵成廢人”的各項服務,為此,胖東來合計制定了1000多種、數萬頁的操作手冊,制度化保障各項服務品質。這也讓胖東來在當地建立了更高的商譽,面對外地商超的入駐仍能立於不敗之地。
挖掘消費細分群體和服務細節的另一面,是對於供應鏈更強的掌控力。
為外界稱道的是,蜜雪冰城早在2012年起就開始自建供應鏈和生產基地,生產檸檬、果醬等原材料、賣給加盟商,並建立物流倉儲系統,全國免費配送。
胖東來則有“一包豆芽”的經典案例,願意為了解決豆芽的標準化問題投資建廠。於東來更是在20年前就與當地三家零售商達成“四方聯采”協定,共同要求供應商降價甚至漲價,提高供應鏈可靠性。
河南的供應鏈基礎又頗具優勢。如周健所說,河南自古是“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眼下30萬公里現代化綜合交通網路和多式聯運樞紐地位,不僅為河南商貿流通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冷鏈技術也使生鮮產品保持新鮮、降低損耗,提升了效益。
而在提振消費被置於重要位置的當下,這輪因河南而起的商業浪潮,也可能為實體商業的發展帶來另一種觀察視角。
回顧胖東來“破圈”軌跡,一個名為盛和塾的企業經營學習組織不得不提。盛和塾由日本京都企業家創立,意在學習“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並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據媒體報導,近十年前,與盛和塾相關的企業家團就曾陸續探訪胖東來;如今,“胖東來遊學”生意的經營者,不少也是盛和塾的發起人和參與者。
圖片來源:頂端新聞
在後來有關於東來商業方法論的分析中,“稻盛哲學”也經常被提及。有人總結,二者理念的底層邏輯都包含了“顧客至上”“客戶思維”和“長期主義”,更將這些大而化之的理念貫徹到商業細節當中。而於東來本人推崇的伊藤洋華堂,更很早就將日式服務“搬”到中國,媒體讚譽其把零售業的精髓“精益零售,以人為本”落到實處。
日本和河南此輪商業熱潮的相似之處不止體現在胖東來身上。在分析蜜雪冰城對下沉市場的深耕時,有人也提到日本百元店大創(DAISO),以薄利多銷的方式迅速佔領市場,如今已在全球佈局超5000家門店。
實際上,在國內電商經濟發達的今天,日本給中國遊客的普遍感受則是“好買”“好逛”——儘管日本電商規模持續擴大,但並未影響線下零售的繁榮。聯商網引用日本百貨店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百貨銷售額為5.78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8%,其中,包括三越伊勢丹、阪急阪神等頭部百貨集團均實現業績增長。
東京澀谷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棄非 攝
為何日本線下商業能與線上並駕齊驅,甚至更加“火熱”?在諸多討論中,除了日本人鍾情於線下的消費文化和日本以TOD理念構建便利、可及的商業空間外,完善的供應鏈和服務體驗也是常被提及的原因。
對供應鏈的強調突出體現在日本發達的便利店行業。有媒體指出,7-11背後是三井物產,全家母公司是伊藤忠商事,羅森則被三菱商事收購。綜合商社佈局的全球供應鏈,得以支援便利店的全國布局網路,也造就了日本發達的實體商業基礎。
重視服務則順應了日本人口需求變化趨勢。有業內人士曾指出,日本人對服務的需求來自“高情境”的生活方式,即對於長期信任關係和交流的依賴。而這種習慣又與“孤獨經濟”相關,也是少子化、老齡化社會的一個結果。
反觀國內,變革中的消費需求還在期待更多樣化的商品供給,而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也會帶來新的消費走勢。面對商業可能的未來,河南或許正在成為一個“視窗”。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