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遇難人數或超3000,颱風、暴雨將加劇災情
更新于:2025-04-02 23:39:51

距離緬甸“3·28”大地震已過去4天,在廢墟中發現更多倖存者的可能性越來越低。此前接受介面新聞採訪的多位當地人士仍繼續忙於幫助營救同胞,或者從外地往曼德勒運送物資的路上。

根據緬甸官方統計,截至目前,強震至少造成全境2719人遇難,另有4521人受傷,約441人失蹤。軍方領導人敏昂萊在4月1日表示,最終遇難人數將超過3000人,因為失蹤人員大多數人被認為已經死亡,他們倖存的機會很小。“天空別墅”(Sky Villa)公寓等備受關注地點的營救工作仍未結束。

在緬甸消防部門與印度、中國和俄羅斯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首都內比都一名被困91小時的63歲女性從廢墟中被救出。緬甸官方宣佈3月31日-4月6日為全國哀悼日,全國降半旗對地震遇難者表示哀悼。

震中附近的曼德勒和實皆均遭受重創,倖存者連續數晚露宿街頭。而遇難者的屍體則被困在瓦礫下。

在這個擁有5300萬人口的中南半島國家,持續了十多年的政治動蕩摧毀了經濟。其基礎設施、水、食物和藥品供應原本就短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警告,尋找倖存者的視窗正在迅速關閉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在地震之前,緬甸已有199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其中1290萬人急需醫療服務。實皆省和馬圭省等多地醫療機構原本就已陷入癱瘓。曼德勒省和實皆省也是本次地震的重災區。

從實皆重災區情況來看,目前救援隊伍對救援設備和醫療物資的需求量大於難民,當地人建議外界多運送醫療物資和救援設備,如千斤頂(20噸),工地用手套,醫用手套,消毒水,裹屍袋,N95口罩,發電機,牆體鑽孔機等。

當地人還反映,在仰光等地,有團夥穿著軍服趁機打劫,還有團夥到處拿大家捐贈的物品再加價賣給難民。

隨著氣溫上升和季風季節的臨近,“二次危機”的風險在迫近,對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恢復電力供應是首要任務之一。每年3月份往往是該地區最熱的月份之一,氣溫經常會超過40攝氏度。

近期當地即將進入汛期,未來的次生地質災害會增多。暴雨可能導致廢墟積水,使被困人員面臨溺水風險,同時也會增加疾病傳播的可能性;高溫則會使被困人員水分流失加快,加重身體負擔。

包括災區在內的部分省邦在4月5日至6日期間出現降雨的概率將達90%至100%,且雨量可能較大。另外,從4月6-7號可能有颱風登陸,緬甸最大城市仰光有發生洪災的風險。

多個國際人道主義組織敦促其他國家在季風雨到來前增加援助,地震的破壞性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形勢非常嚴峻,這場災難造成的身心創傷將持續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