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硬核科技投資報告,為你開啟2025科技浪潮的全景模式
更新于:2025-04-01 00:09:58

2025年,全球科技產業正經歷一場“技術奇點”的爆發:AI大模型的推理革命擊穿技術普惠臨界點、人形機器人突破工廠場景邁向家庭陪伴、量子計算開啟算力躍遷的“重構之鑰”、生命科學以“超摩爾速度”重寫人類生命代碼……在這場變革中,中國科技企業正以“硬核創新”重構全球產業鏈話語權,也為市場帶來了大量投資機會。

3月28日,諾安基金發佈了公募基金行業首份中國科技投資全景式報告《中國科技——敢!2025年諾安基金科技投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全景視角拆解科技浪潮的底層邏輯與投資機遇。這份長達數萬字的硬核報告,內容從AI底層算力到太空基建,從基因編輯到量子風暴,既是對技術革命的深度解碼,亦是對未來十年科技投資路標的預判。

據悉,這份報告是諾安基金多年來在科技領域深耕的智慧結晶,也折射出以該公司為代表的中國資本對科技創新的堅定信念。正如諾安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鄧心怡在發佈會上所言,堅定看好中國科技的長期發展,堅信“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硬核科技報告,解析AI技術革新與產業鏈投資全景

《報告》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奇點已至、密集突破、未來已來和對未來科技產業的十大預測。從“這次AI為什麼不一樣”說起,對AI技術革新與產業鏈投資進行了全景解析。

例如,《報告》提出,在模型反覆運算方面,當前AI技術正從“專業工具”向“智慧物種”進化,經歷從模型創新到智慧平權革命的轉變;大模型通過Scaling Law將數據與算力轉化為認知,推動文明引擎躍遷。

對此,諾安基金科技組在發佈會上詳細解釋道,AI革命的能量主要來源於四大技術躍遷:第一,從訓練優先到推理革命,“AI正式突破了‘只會回答已知資訊’的階段,開始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第二,從單一模態到多模態,標誌著人機協作進入跨模態的智慧增強時代;第三,從技術奢侈品到普惠基礎設施,AI能力逐步從專業壁壘蛻變為廣泛可及的生產力工具;第四,最根本的變革,在於AI正突破傳統交互邊界,推動工具使用能力向全終端滲透。

而在應用滲透方面,AI應用落地正在2B與2C場景全面展開,重塑商業生態。例如,在2B場景下,通用型AI應用正在成為所有企業的生存剛需;在金融、醫療、遊戲、廣告等特定行業戰場,AI則以定製化能力釋放指數級變革能量。而當視線轉向日常生活,2C場景下,無論是為自動駕駛系統帶來革命性升級,還是助力個性化的情感陪伴需求得以滿足,乃至助力教育向超個性化認知躍遷演進,AI變革都更加觸手可及。

更重要的是,《報告》指出,AI發展對算力提出更高要求,帶動AI硬體產業迎來新機遇。半導體產業作為AI的堅實底座,迎來自主可控發展的關鍵時期。

諾安基金科技組進一步分析指出,在硬體方面,算力分為預訓練、后訓練、推理三種類型,ASIC晶片因性能高、功耗低、成本低等優勢,成為后訓練和推理環節的重要選擇。同時,通信、散熱、電源等方面的升級,以及GPU側HBM需求的增長,都為AI硬體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半導體產業,設備國產替代取得進展,材料自主化緊迫性增長,晶片設計架構中的RISC-V為我國高性能晶元設計自主可控也提供了契機;同時,AI算力需求的爆發也給半導體市場帶來了巨大機遇,國內企業正積極佈局,有望在ASIC領域取得突破。

科技板塊全覆蓋,挖掘多元前沿科技領域未來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不僅聚焦AI產業,並且在人工智慧加速反覆運算的當下,深度分析了包括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太與衛星互聯網、量子計算、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的技術交互和突破。這在業內較為少見,也體現了諾安基金對於科技板塊的全面覆蓋與系統性深耕。

首先,在人形機器人賽道,《報告》介紹,隨著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硬體成本的持續下降以及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25年或將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的元年。

鄧心怡指出,機器人是目前看到的未來關鍵技術方向之一,中國科技正處於“戰略趕超與自主創新並行”的關鍵階段。人形機器人在多模態融合和思維鏈能力的交互促進下,隨著模型能力躍升和國內製造業產業鏈的加速滲透,有望迎來從技術驗證邁向規模化實踐的里程碑。

其次,商業航太與衛星互聯網正推動全球通信格局的變革。《報告》顯示,商業航太與衛星互聯網開啟了“空天地一體化”6G時代。太空資源的戰略卡位重要性凸顯,衛星互聯網繪製6G藍圖,應用場景不斷湧現。至2025年,中國商業航太有望實現三方面重要突破:成本競爭力持續提升、應用場景初步規模化和國際協作話語權增強。

第三,量子計算作為算力革命的下一站,也是諾安基金重點關注的未來趨勢之一,在《報告》中有著詳細分析。鄧心怡表示,量子計算的核心優勢在於其指數級並行計算能力,能夠突破經典計算機的物理極限。《報告》也指出,2030年產業將爆發“量子風暴”,量子科技有望應用於未來AI訓練、生物研究、航空航太分析等場景。

第四,生命科學領域正經歷深刻變革。基因科學以“超摩爾定律”速度發展,新葯研發進入“黃金十年”,生物製造展現指數型增長趨勢,AI與生命科學的融合推動了醫療、製藥等領域的變革。

以創新藥為例,諾安基金科技組基金經理唐晨分析,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已開啟:“第一,中國創新葯的期權價值正在被重估。第二,能看到‘週期在共振、趨勢在強化’的趨勢。大量創新藥企即將邁過‘盈虧平衡點’,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國產創新葯通過“對外授權模式”出海;此外,‘最強力’的政策槓桿打開了它的時間視窗。中國創新藥產業在政策、資本與技術的三重共振下,迸發出了世界東方生命科學的澎湃勢能。”

投資風向標:一家基金公司硬科技投資的“長期主義”

《報告》還對未來科技產業做出了十大預測,主要包括:開源突圍、自主進化、晶片破局、人機共創、決策可溯、Agent平權、矽基覺醒、天地一體、量子躍遷、生命無限等等。

作為這份硬核報告背後的操盤手,諾安基金在科技投資領域展現出了清晰的戰略定位與深厚的行業積澱,也打造出了專業化的投研體系。

早在2020年,諾安基金就逆勢組建了“諾安科技組”。當時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市場中搖擺與質疑的噪音很多,但諾安投研團隊認為,短期困難並沒有改變科技產業長期的發展趨勢,在晶元行業最艱難的時刻,恰恰是鞏固科技投研實力的良機。

他們做了兩件事:逐步彙聚了近10位具備“硬核科技”本色的投研人才,包括具備全球比較視野的劉慧影、深耕一二級產業研究的陳衍鵬、擁有深厚產業背景的左少逸、專注生命科學前沿的唐晨,也包括多位深耕科技領域的研究人員,甚至部分核心成員包含華為海思和中芯國際雙重背景。

同時,他們一步步完善產業鏈的投研佈局,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並用實際行動對中國科技踐行長期主義。特別是在晶元行業最艱難的階段,通過前瞻佈局和產業趨勢投資,陪伴優質科技企業成長。

基於長期視角,諾安基金成立以來累計為740家科技企業提供IPO募資支援,產品持有新質生產力企業發行的股票市值合計278億元(數據來源:Wind,數據截至:2024年12月1日;持有新質生產力股票市值截至2024年6月30日)。而“科技超市”中,諾安優化配置、諾安積極回報目前佈局半導體國產化與中國AI應用,諾安成長基金在半導體等領域也持續發力,部分重倉股已連續持有超過20個季度。

在不斷跟蹤產業趨勢,精準判斷行業機會的基礎上,據銀河證券數據,截至2025年2月14日,諾安穩健回報A近一年收益率在同類479只基金中居榜首(同類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基準股票比例60%-100%(A類),發佈於20250217);截至2025年2月14日,諾安積極回報A近兩年收益率在同類478只基金中排名第7(同類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基準股票比例60%-100%(A類),發佈於20250217),展現了紮實的投資能力。

對於未來,諾安基金將堅守中國科技投資,正如基金經理劉慧影所說:“我們以勇氣陪伴中國科技企業走過了國產化的漫漫長夜,目前已經晨光微熹,未來我們將以好奇心迎接中國科技企業光輝燦爛的創新型未來。”

風險提示:諾安積極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諾安穩健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諾安優化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諾安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等級為【R3】,適合風險識別、評估、承受能力被評定為【C3】及以上投資者。不同銷售機構採用的評價方法不同,基金法律文件風險收益特徵表述與銷售機構基金風險評價可能存在不一致的風險,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需按照銷售機構要求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等級與產品或服務的風險等級之間的適當性匹配檢驗。

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市場觀點具有時效性。本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法律檔。現任基金經理可能會根據市場情況在符合《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約定的前提下調整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比例。投資者投資於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時,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託管協定》《招募說明書》《風險說明書》以及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文件和相關公告,如實填寫或更新個人資訊並核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投資者需要瞭解基金投資存在可能導致本金虧損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代表本基金業績表現。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擔。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

蘋果CEO庫克再來北京
蘋果CEO庫克再來北京
2025-03-26 03: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