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的一隻蜂鳥幼鳥模仿有毒的毛毛蟲來躲避捕食者——這是鳥類模仿昆蟲的罕見案例。當傑伊·福克 (Jay Falk) 和斯科特·泰勒 (Scott Taylor) 第一次在巴拿馬茂密的雨林中發現白頸雅各賓蜂鳥幼鳥時,這兩位鳥類生物學家並不確定他們看到的是什麼。
一隻白頸雅各賓蜂鳥正在孵蛋。圖片來源:Michael Castaño-Díaz
這隻雛鳥剛出生一天,大小不及小指,全身覆蓋著棕色絨毛。當他們靠近鳥巢時,雛鳥開始抽搐並搖頭,這是研究人員從未在鳥類身上觀察到的動作。
他們很快意識到,這隻小鳥可能在模仿一種產於同一地區的有毒毛蟲,利用這種行為來防禦捕食者。在 3 月 17 日發表在《生態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副教授泰勒和他的團隊首次記錄了蜂鳥的這種模仿行為。
“我們對鳥類在熱帶巢穴中的行為知之甚少,”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泰勒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福爾克說。“如果我們花更多時間觀察和探索自然界,這種情況可能比我們意識到的要普遍得多。”
這隻蜂鳥幼鳥全身覆蓋著長長的棕色羽毛。圖片來源:Scott Taylor/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
白頸雅各賓蜂鳥常見於中美洲和南美洲。雄鳥有閃閃發光的藍綠色羽毛,而雌鳥則有低調的綠色羽毛。
福爾克也是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的研究員,他說熱帶雨林對小鳥來說是個危險的地方。蛇、猴子、鳥,甚至昆蟲都會捕食它們。先前的研究表明,熱帶地區的鳥雛比溫帶森林中的鳥雛更容易被捕食者吃掉。
當研究人員靠近蜂鳥巢時,這隻蜂鳥幼鳥開始像毛毛蟲一樣搖頭。圖片來源:Jay Falk/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和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
那麼,小小的蜂鳥幼鳥如何生存呢?福爾克可能在 2024 年前往巴拿馬索貝拉尼亞國家公園旅行時偶然發現了答案。
儘管白頸雅各賓鳥經常造訪福爾克在巴拿馬研究站外的餵食器,但福爾克從未見過白頸雅各賓鳥雛鳥或它的巢穴。
但去年三月,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的邁克爾·卡斯塔諾和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大學的塞巴斯蒂安·加蘭-吉拉爾多發現一隻雌性雅各賓蜂鳥正在巢中孵蛋,巢離一條森林小道不遠。這個巢比福爾克的手掌還小,由植物碎片製成,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
白頸雅各賓蜂鳥幼鳥。圖片來源:Michael Castaño-Díaz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研究小組密切監測了蜂巢,並目睹了一隻雛鳥從蛋中孵化出來。與大多數出生時全身赤裸的蜂鳥不同,雅各賓蜂鳥的雛鳥身上覆蓋著長長的棕色羽毛,看起來與蜂巢材料幾乎一模一樣。就在那時,研究小組目睹了雛鳥不尋常的抽搐行為。科學家們從未在其他蜂鳥物種中報告過類似的行為。
“我開始給人們發視頻,問他們‘這看起來像什麼?’”泰勒說。“他們總是說,‘這看起來像毛毛蟲。’這太令人興奮了。”
鳥蛋孵化后的第二天,研究小組發現,當母鳥不在的時候,一隻捕食性黃蜂會接近雛鳥。當黃蜂在巢穴上方盤旋時,雛鳥開始像研究人員看到的那樣劇烈抽動身體,左右擺動頭部。幾秒鐘後,黃蜂飛走了。
雅各賓蜂鳥幼鳥讓福爾克和泰勒想起了他們之前讀過的一篇論文。另一組研究人員報告說,一種原產於亞馬遜雨林的鳴禽幼鳥灰白哀鳴鳥可能與該地區的有毒橙色毛蟲相似,因為它們有鮮豔的橙色外衣,受到驚擾時會左右搖頭。
福爾克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巴拿馬這一地區的其他毛毛蟲,發現許多毛毛蟲都有類似的棕色毛髮,可以給捕食者帶來痛苦的刺痛,甚至殺死它們。有些毛毛蟲在感到受到威脅時也會搖頭,就像小雞一樣。
科學家將這種模仿有害物種防禦信號的生存策略稱為貝氏擬態。例如,一些無毒奶蛇會演化出類似於有毒珊瑚蛇的紅、黃、黑三色圖案,以抵禦掠食者。
“貝氏擬態的很多經典例子包括蝴蝶模仿其他蝴蝶,或蛇模仿其他蛇。但在這裡,我們有可能看到鳥類模仿昆蟲,脊椎動物模仿無脊椎動物,”泰勒說。
雖然這項研究只是描述了一次觀察,但研究人員希望在未來通過實驗來檢驗他們的理論,比如將外表和行為各異的人工雛鳥放入蜂鳥巢中,看看哪些雛鳥更容易被捕食者攻擊。他們還希望鼓勵觀鳥者和公民科學家記錄更多的蜂鳥巢。
“我們對自然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們自己對可能發生的事情的想法的影響,”泰勒說。“我們能發現的東西令人難以置信,但我們確實必須廣泛思考。”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