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又給了國產劇一記“重拳”?隨著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以下簡稱《苦盡柑來》)登上網飛全球非英語劇集榜第一,豆瓣評分從開分9.2漲至9.4,內娛觀眾又開始反思:為什麼我們拍不出這麼好看的年代劇?《苦盡柑來》以16集的篇幅呈現韓國60年的時代變遷,將鏡頭對準了上個世紀濟州島一名普通女性吳愛純(IU李知恩飾),圍繞她展開的兩條故事線——女性成長線和純愛感情線,讓觀眾從頭哭到尾。毫無疑問,《苦盡柑來》是好看的,沒有開掛逆襲,也沒有狗血橋段,更沒有主角光環,僅僅只是展現一個普通且平凡的女性的一生,這種紮根於生活的敘事卻往往最能夠打動人。不過真的要說“吊打”國產劇,似乎也沒到那個地步。
內娛從來不缺好的年代劇,對女性成長、感情線的刻畫也可圈可點,近兩年的《小巷人家》《人世間》,更早一些的《雞毛飛上天》《父母愛情》等,同樣都是感動人心的口碑佳作。相比之下,《苦盡柑來》真不至於給國產劇一記“重拳”,但也正是因為優質的國產年代劇頻出,內娛編劇才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一部隔著地理文化背景的韓國年代劇,為什麼在今天仍然能夠打動國內觀眾?以及這部劇能夠給國產年代劇創作提供哪些新的思路?
《苦盡柑來》新在表達
《苦盡柑來》開播至今,最為觀眾津津樂道之處集中在女性成長與純美愛情上,“吊打”國產劇的言論也正是來自於此。首先需要明確一點,《苦盡柑來》是一部內容製作都非常有深度的年代劇,與內娛的《難哄》《愛你》《雁回時》等“無腦小甜水”比立意高度,確實是“殺雞用牛刀”了,事實上同類型的國產年代劇,並不缺對女性成長與純愛的深度刻畫。比如在女性成長層面,《苦盡柑來》呈現出了三代女性的托舉,“外婆在海裡游,媽媽在地上跑,我才能在天上飛”,一代又一代女性的互相救贖,成就了更多女性的覺醒與走出去。
其實這種女性托舉在前段時間熱播的年代劇《小巷人家》中就能看到,面對重男輕女的婆家,黃玲始終為女兒莊筱婷撐起了一片天,永遠在衣食住行以及學業上給女兒最好的,小時候給她做漂亮的裙子、長大了全力供她讀書。在女兒瞞著她領證甚至想遠赴異地後,黃玲苦口婆心:我供你讀書,就是讓你長大了,有能力做自己的主。黃玲身上的女性力量甚至超過了愛純,因為她真正做到了經濟和精神獨立。同樣是沒讀完初中,愛純選擇通過嫁人來逃離困境,但黃玲卻靠自己立住了,成為棉紡廠優秀職工,工資比丈夫還要高。所以在被婆家的欺負時,愛純為了女兒掀桌後站在原地等待丈夫寬植護著她、拯救她,但黃玲真正靠自己托舉起了女兒,甚至在婆家與兒女利益起衝突時敢於提出離婚切割。關於絕美愛情,《苦盡柑來》中愛純和寬植的情感故事普通平凡卻至真至純,世界上哪有那麼多轟轟烈烈的童話愛情,日常生活中的攜手相伴、互相扶持才最能夠讓觀眾動容:朴寶劍又演了世界上不存在的男人。而國產年代劇對於愛情也有非常多精彩的表達,《小巷人家》中的莊筱婷和林棟哲,青梅竹馬陪伴成長,他幫她趕走流氓、背她去醫院,在她生理期時照顧她的感受,水到渠成的感情自然又甜蜜;《雞毛飛上天》中陰差陽錯的陳江河和駱玉珠,眼見駱玉珠結婚生子後,陳江河一邊創業一邊苦等她八年,隔著交錯的火車相見的那一幕感動了多少觀眾;《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對安傑的呵護,深刻詮釋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顯而易見的是,國產年代劇中同樣有很多不輸給韓劇的表達,但《苦盡柑來》依舊能夠打動觀眾,或許靠的是大膽而鮮明的表達。或許是因為中國人本身性格更加內斂含蓄,總是羞於說愛,就連影視劇也習慣用內斂的手法去表達,當然這種內秀細細品來確實留有餘味,但在可視化呈現中卻顯得有些衝擊感不足。《小巷人家》中黃玲對女兒的愛,藏在莊筱婷碗里的雞蛋、漂亮的裙子、單獨洗漱的陶瓷盆中,用舉重若輕的手法將這些女性托舉融入到了生活中,但始終缺少非常直觀的呈現,以至於至今關於黃玲更愛兒子莊圖南還是女兒莊筱婷的爭議仍然存在。而在《苦盡柑來》中,代際之間的相互托舉非常直白地呈現出來。媽媽對愛純說“可憐的是我不是你,不要退縮,盡情享受人生”,後來愛純也對女兒說“我要讓她做一切想做的事,擁有她想要的一切,我不想讓她做收拾桌子的人,而是成為可以掀桌子的人”,這種語言帶來的震撼與衝擊是顯而易見的。
國產劇中女兒總是最心疼媽媽,母女倆始終是一體的,所以年代劇的苦難敘事也將二者緊緊捆綁在一起,而《苦盡柑來》中的女兒雖然依舊心疼媽媽,但媽媽不需要女兒和她一起吃苦,托舉她是爭取讓她過不一樣的人生,這種直接的、鮮明的表達正是國產劇所缺少的。所以現在提到女性主義表達,觀眾的第一反應是《苦盡柑來》而非《小巷人家》,被嘲諷喊口號也好、披著女性主義的皮談戀愛也罷,不能否認對女性互助的鮮明表達、對女性權利的大膽爭取就是能夠打動觀眾。為什麼國產劇經常被質疑缺少女性視角?或許創作者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表達是否足夠明確。
克制敘事下的時代故事
《苦盡柑來》在表達方式上的大膽直接,與敘事層面的克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儘管講述了三代人橫跨60年的故事,但《苦盡柑來》其實總共也只有16集,每集時長一小時,如果按照國內常規的每集45分鐘來換算,也僅有21集,用短劇的集數講好長篇故事的敘事技巧非常值得內娛創作者學習。從今年年初開始,國內劇集市場就屢屢傳出“砍集數”的消息,長視頻使用者留存率越來越差、短視頻正在不斷改變大眾的觀劇習慣,各大視頻平臺均推出了開拓短劇的計劃,優酷已經多次傳出不再過會16集以上的專案。對於這一變化,觀眾一方面覺得確實能夠有效控制長劇“注水”,另一方面也擔憂“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太過激進,並不是所有類型題材都適合做短劇,年代劇就是一個典型,因為涉及時代發展變革,很難在較短的集數中講清楚幾十年的故事。而如今《苦盡柑來》的成功可以說給國產劇打了個樣。
一般情況下,國產年代劇都是40集打底,《父母愛情》45集、《雞毛飛上天》55集,2020年國家廣電頒發“限集令”鼓勵劇集縮減集數之後,《小巷人家》40集、《人世間》則足足有58集。《苦盡柑來》卻能在只有國產年代劇一半的篇幅中講好60年的故事,或許要依賴於編劇和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克制。
一方面是集中筆力在核心角色身上,《苦盡柑來》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愛純展開,對於其他角色的刻畫不多但足夠動人,給愛純一家送米的房東夫婦、給懷孕的愛純送鮑魚的海女們、颱風天尋找愛純失蹤兒子的村民,通過與愛純的交集引出其他角色,但只是點到即止,核心主題並沒有偏移。國產年代劇總是習慣於打造群像,《小巷人家》中的莊家、林家、吳家,《人世間》中的周家三兄妹,對每個家庭展開詳細地描述鋪陳,通過大量的人物故事來豐富劇情,但實際上反而會顯得主題不夠突出,導致敘事結構鬆散。另一方面是適當的留白。由於年代劇要講述橫跨幾十年的故事,時代變革下人物、社會的發展變化,如果一一呈現就會顯得囉嗦無聊,而《苦盡柑來》並沒有詳細描述生活中的種種細節,幾個轉場就呈現出了時光流逝、四季輪轉。比如寬植受欺負時,畫面反覆切換愛純在不同年齡段奔跑的場景,來呈現出愛純從小到大對寬植的保護;寬植探望女兒金明後的車站送別,大學的金明對車上的父親揮手送別與小時候金明送父親出海捕撈的場景來回切換......利用同一畫面的轉場來體現出時間流逝但愛意不變,給觀眾留下了更多想像空間,自然又生動。
《苦盡柑來》中克制的敘事反而使情節更加緊湊集中,沒有流於一般年代劇的家長里短、婆婆媽媽,本質上也是一種幫助劇集“擰干水分”的做法,當然受制於目前國產劇的購銷模式,改變或許沒有那麼容易。雖然吹噓韓劇“吊打”國產劇確實不至於,但《苦盡柑來》在敘事和表達上的新穎技巧也值得內娛創作者的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