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雙億度”
更新于:2025-03-28 15:11:02

IT之家 3 月 28 日消息,IT之家從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今日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國內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 1.17 億度、電子溫度 1.6 億度,綜合參數聚變三乘積實現大幅躍升,中國聚變挺進燃燒實驗。

“中國環流三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可控核聚變大科學裝置,其能量產生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因此被稱為新一代人造太陽。人造太陽聚變反應釋放能量巨大,聚變資源儲量豐富,主要產物清潔安全,被稱為“人類未來的理想能源”。

中國環流三號最新實驗創造了我國聚變研究多項新紀錄,湧現一批原創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

自主研發並成功應用多型國際一流的聚變研發核心裝備,取得國際領先的硬核成果。一是自主研製的高功率微波迴旋管成功投入運行,最高注入功率達 2.5MW,掌握了穩定獲得電子內部輸運壘的控制技術,實現電子溫度 1.6 億度。二是建成並投運 2 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加熱系統(提升原子核溫度的核心設備),單條束線最大功率達 7 兆瓦,躋身國際第一梯隊。三是成功突破高壓電源的多項核心技術,自主研製的高壓電源最高可實現 120kV 的直流輸出,精度優於 1%,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首次提出並實現了提高芯部能量約束的新方法,掌握了提升原子核溫度的運行策略。獨創性探索了芯部能量約束調控方法,成功抑制了制約原子核溫度提升的芯部磁流體不穩定性,攻克了電流剖面及密度剖面控制等技術難題,在國內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超過 1 億度的可重複放電,標誌著中國聚變裝置運行的綜合水平穩居世界前列。

高效解決聚變堆堆芯億度級溫度和等離子體密度精準測量的核心難題。自主研製的國際首套、精準度 2 倍於國際同行的三光柵精密光譜儀及緊湊型湯姆遜散射多色儀等數十余套核心裝備,系統性突破了高時空解析度、強抗輻射干擾、毫秒級動態回應等困擾聚變大科學裝置診斷測量的核心技術壁壘,部分關鍵技術入選國際學術組織 ITPA 診斷國際聯合實驗課題。

關鍵“中樞神經系統”實現廣泛應用。自主研發的聚變裝置控制系統(CODIS)已在國內外 10 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聚變裝置得到應用,為未來聚變堆提供強健、有力的“中國芯”。

原創核心技術走出國門,引領世界聚變國際標準制定。原創超聲分子束聚變加料技術並實現技術升級,發展了向量注入及混雜注入原創性技術,保障聚變裝置高參數運行的調控需求。該技術已立項 ISO 國際標準,成為中核集團西物院熱氦檢漏技術獲批發佈世界核聚變領域首項 ISO 標準後的又一重大創舉。

挺進燃燒實驗,意味著可控核聚變走向應用的核心環節。下一步,科研人員將對“中國環流三號”裝置進行能力升級,進一步獲得可控核聚變反應的核心關鍵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