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尖椒
兩年前,卡戎還是南昌一所大學的準畢業生,找實習時陰差陽錯開始拍攝短劇。
入行兩年,演員卡戎已經有了不少代表角色,他是《犟骨》裡深情的周從謹,也是《野骨溫柔》里人前毒舌人後溫柔的簡予琛。
左為周從謹,右為簡予琛
上個月,在深圳灣 · DataEye 劇查查之夜,娛樂資本論見到了卡戎。這位被粉絲稱為“卡皮巴拉”的 00 後男演員,性格溫柔內斂,說話緩慢而有條理。
儘管已經拍攝了數十部短劇,卡戎有時還是會困惑於一些短劇極端呈現角色性格某個單一面向,“讓我覺得有缺失感”。因此,他更偏向於接 80 集以上作品,希望能在更長的故事中展現人物的複雜性。
在對話中,卡戎提到最多的詞是“突破”。突破演技的短板、突破重複的角色,自稱如今“努力但平凡”的卡戎,正在被更多觀眾看到。
大學偶然入行,曾 39 小時連續拍攝
卡戎原本在大學學習戲劇表演專業,大四實習時偶然有了短劇表演機會,但還是嚮往劇團演出。畢業後,他在短劇拍攝中逐漸發現樂趣,並留了下來,見證了短劇行業的興起。
娛樂資本論:你是什麼契機進入到短劇行業的?
卡戎:2023 年,我第一次接觸短劇這個行業的時候,大學還沒畢業,大四剛好有時間,我師姐就幫忙介紹了一個劇組,面試上之後陰差陽錯地拍上了第一部短劇。
我本來就是學戲劇表演專業的,大學期間我有拍一些廣告、微電影、短片之類,有一定影視經驗。
娛樂資本論:那拍完第一部之後,什麼時候拍了第二部呢?
卡戎:那已經過去半年多。因為我第一次拍短劇的時候,只是認為自己得到了一個影視表演的機會,並沒有想過會長足地發展下去。那時候短劇也是新興產業,並不瞭解它會持續多久。所以我剛畢業的時候會優先選擇進劇團,那也是在我觀念當中,跟我專業更息息相關的東西。
畢業後,我在等(劇團的)面試結果,覺得自己不能在家一直閑著,就去面試別的劇組。後來拍了第二部、第三部之後,就覺得這個行業其實挺有意思的,而且表演非常不一樣。
娛樂資本論:可以舉個例子嗎?跟你之前學的哪些地方不一樣?
卡戎:戲劇在舞臺上的張力來自於肢體和臺詞,但是影視表演需要更多微表情。剛開始接觸短劇的時候頗受打擊,包括導演或對手搭檔他們都有提過,我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我就想鉚足勁兒,往這方面好好發展,突破一下自己。
娛樂資本論:你平常怎麼磨練自己演技的呢?
卡戎:更多是練習臺詞,我覺得演員表達資訊首要依靠臺詞,私下會堅持練習基本功,出早功練聲,後面發現自己更多的不足之後一一去彌補。比如發現自己的表情不夠豐富,就學習一些成功前輩的表演。
娛樂資本論:第二部之後,接戲會多起來嗎?一個月可以接多少部戲呢?
卡戎:那時畢竟是新人,一個月平均工作時間七八天左右,一個月其實就一部。
娛樂資本論:現在的工作節奏呢?
卡戎:每月工作時間大概二十多天。因為我也怕自己會懈怠,所以像牛馬一樣節奏不停。
目前拍攝週期一般是七八天,加上定妝和趕路也就是十天左右。具體每部劇的拍攝時間要看拍攝日程,有時候長一點是五六個小時,短一點可能一兩個小時。我拍過工作時長最長的是連續 39 個小時沒有睡,拍之前的晚上我也只休息了一個半小時。
《犟骨》漲粉三倍,喜歡看粉絲寫的“人物小傳”
對於卡戎來說,去年 8 月上線的《她的倔強》(《犟骨》)是一個“里程碑”,他被更多觀眾看到,也收穫不少積極反饋,找到自信。他喜歡看評論區粉絲寫的角色分析,在空閒之餘直播,與粉絲進行良性互動。
娛樂資本論:《犟骨》為你漲了多少粉?
卡戎:抖音粉絲漲了大概有 3 萬 . 那時候粉絲基礎是 1 萬左右,相當於漲了三倍。
娛樂資本論:抖音上你有 10 個粉絲群,什麼時候建立的?
卡戎:我剛開始直播的時候,發現身邊的人都在直播、創建群聊,去宣傳自己的劇。我覺得這是正向積極的東西,於是我自己也創建了粉絲群。
娛樂資本論:群裡大家經常聊些什麼呢?
卡戎:更多還是角色。比如上新了一個劇,我會去看大家的評價。如果有一些比較犀利的觀點指出問題,我也會平常心地去對待,去學習和彌補。我從來不限制他們在群裡聊什麼,只要是積極的,聊些家常也可以。
娛樂資本論:你會感覺到你有什麼特質是很吸引粉絲的嗎?
卡戎:性格。可能從小性格比較內向、不過放,比較平淡、情緒穩定一點。粉絲給我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卡皮巴拉,他們覺得我的性格很像。
娛樂資本論:你怎麼看粉絲磕 CP 的現象?
卡戎:首先這個劇被觀眾喜歡,他們才會去磕劇裡的 CP。其次,大家磕劇裡的 CP 我是很高興的,我覺得自己也得到了認可,但不要過於關注兩個人戲外的生活。因為我覺得這樣會讓自己限制在一個標籤里,演員還是需要多樣性、全方位發展,希望大家專注磕劇裡的 CP 就好。
娛樂資本論:你感覺你的粉絲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卡戎:我的粉絲名叫卡皮巴拉。因為我覺得他們是一群可愛且有溫度的人,他們會在我工作之餘,給予我很大的鼓勵支援,讓我更有信心,也更有動力。
娛樂資本論:你可以舉一兩個粉絲為你做過的、影響深刻的事情嗎?
卡戎:其實我不怎麼過生日。他們在我生日的時候給我發了很多祝福,包括做一些周邊禮物,當時真的很感動。有新劇上映時,他們會自己去宣發,我會覺得很溫暖。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能夠把劇看完之後,非常清晰、詳細地羅列出角色的性格特點、心路歷程,在一個劇照或者是視頻下面長篇大論,寫人物小傳,做劇情分析與解讀,這些比較吸引我。
入行兩年,“努力但平凡”的卡戎正在突破自我
科班出身的卡戎對短劇表演有很多思考,他喜歡臺詞生活化、劇情邏輯通暢的劇本。現在這個階段,他認為自己是“努力又平凡”的演員,希望未來能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娛樂資本論:演了很多部短劇之後,會擔心固化在一個類型角色裡面嗎?
卡戎:會,我想演員都會擔心這個問題,就是害怕自己被貼上標籤,跳脫不出來。所以我就一直想要讓自己有新鮮、鮮活的角色出現。
娛樂資本論:為什麼會接《野骨溫柔》這部戲?
卡戎:之前我在那個(承制)公司拍了另一部劇,當時的製片老師問我喜歡什麼類型的角色,我說喜歡生活化、豐滿的角色。他就遞給我一個劇本,我看了前十集,首先這個角色的性格和我之前拍的不一樣,之前更多角色是往下走、沉悶一點,這個是比較外放的。其次,通過劇本中的臺詞,我能夠想像到他這十年是怎麼走過來的。他並沒有刻意接近女主,只是默默陪在她身邊。這兩點特別打動我,也想突破一下自己。
娛樂資本論:你挑選劇本的標準是什麼?
卡戎:首先角色一定要吸引我,其次劇情邏輯要讓我覺得非常舒服。我會更傾向於 80 集左右,集數多一點的,因為能把人物各方面性格都展現出來。有時候短劇讓我不太習慣的地方是,為了時長只截取角色性格的一部分去呈現,會讓我在演繹的時候有一種缺失感,我覺得長一點會讓故事更豐滿,讓我在詮釋當中找到更多感覺。
娛樂資本論:題材或者類型上有什麼偏好嗎?
卡戎:這個倒沒有。從剛開始接觸這行到現在,我其實演了很多類型,包括渣男、反派。我覺得如果渣男或反派能夠引人思考,或是起到批判作用,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包括主角配角之分,在劇中可能我們看到這個人是主角,但是在他的世界里,這個配角也是自己的主角。所以我覺得只要這個角色鮮活豐富,我都是可以接受的。
娛樂資本論:演戲兩年多,你對自己的定位是怎樣的?
卡戎:努力但平凡。我覺得自己從零到現在,一直是在進步的。但是對現在種種成就來說還是太普通了。
娛樂資本論:到什麼樣的高度你覺得是不平凡?
卡戎:因為我現在還比較受限於接角色和劇本。其實我剛剛說的怎樣去挑選劇本,都是理想化的東西,現實中更多的時候就是沒有那麼多選擇的權利。希望有一天我能夠選擇演繹自己喜歡的角色,且能夠有十足的把握演好。
娛樂資本論:未來的目標是什麼?今年有什麼規劃?
卡戎:未來的目標倒是沒有,當下就是要一直進步。我去年的規劃是讓自己多多拍劇,讓大家看到我的努力,有機會接觸更多新角色。今年的目標就是在保證數量之上,能保證每個角色的品質,在作品完成度比較高的情況下,讓自己有更多時間調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