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機器人取得技術突破 八大概念股盤點(名單)
更新于:2025-03-26 22:02:26

近日,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聯合中科院深海所、浙江大學,歷經六年共同研發的深海小型多模態機器人取得重要成果,並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這一突破性進展為深海探索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也讓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迎來了發展機遇。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類對海洋探索的深入,深海機器人作為深海科技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3月12日,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列為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與商業航太、低空經濟並列。這一政策的出臺,標誌著國家對深海科技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

深海機器人在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資源開發方面,深海機器人可以用於深海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如可燃冰、多金屬結核等。這些資源的開發對於滿足全球能源和礦產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在海洋監測領域,深海機器人能夠協助科學家進行深海環境監測、海洋生物研究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此外,深海機器人還可以應用於水下考古、軍事偵察等領域,為人類探索深海奧秘提供有力支援。

產業發展方面,隨著深海探索的深入和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深海機器人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據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全球深海機器人市場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增長,其中2024年全球深海機器人市場規模價值43.5億美元,而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117.5 億美元,2025年至2032年預測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3.20%。

券商對深海機器人這一板塊普遍持看好態度。其中東北證券指出,深海科技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多地積極籌劃海洋經濟發展,特別是機器人催化密集,產業量產將至,板塊有望持續演繹。這裏證券之星整理了部分深海機器人概念股,需要注意的是,概念股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1、申昊科技:自主研發的“申龍一號”等水下機器人具備300米深度的水下作業能力。公司產品採用模組化設計,可適應複雜水下環境,助力海洋資源開發。

2、邵陽液壓:公司研發設計的深海機器人液壓控制系統,工作壓力 100MPa,可以深潛 1500M 進行數據採集和故障診斷,為國內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

3、中科海訊:專注於聲納裝備及水下機器人領域,產品涵蓋水聲探測、通信、導航等多項應用。 公司生產的水下無人自主航行器(AUV)可執行多種深海作業任務。

4、海蘭信:旗下歐特海洋在融合海底接駁觀測技術與載人系統的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無人平臺觀測技術能力,已取得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長隧洞檢測機器人及核電站鋼閘門海洋生物清理機器人相關配套訂單。

5、振邦智慧:公司目前有配合客戶提供水下機器人控制器產品。

6、鮑斯股份:在真空泵技術方面具有核心優勢,產品可應用於深海探測裝備的動力與密封系統。 業務關聯:公司致力於拓展深海應用場景,為高端深海裝備提供關鍵部件。

7、中信重工:公司同時涉及海工裝備與機器人概念,研發的機器人產品主要為特種機器人產品

8、大連重工:公司同時涉及海工裝備與機器人概念,下屬子公司大連華銳重工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主營產品小蜜蜂龍門切割機和切割、焊接機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