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何漪)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不僅僅是工廠流水線上的“機械臂”,還逐漸滲透到醫療、養老、服務甚至特種領域。
對此,諾安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鄧心怡認為,政策支援是機器人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技術層面,AI大模型與機器人零部件的協同進化,使得機器人逐漸具備多場景泛化能力;AI技術持續發展,尤其是GPT-o1系列模型發佈后,極大地提升了機器人的思維鏈能力,疊加圖像識別能力,打開了機器人應用的天花板。
鄧心怡表示,從需求端來看,工業場景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人形機器人,在服務場景如醫療、養老以及特種場景等領域,機器人需求相當旺盛。一旦技術能夠滿足這些場景的適用條件,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髮式增長。“在AI端側應用中,機器人將是最有想像力的。”
對於人形機器人投資,鄧心怡還認為,當前,機器人產業量產階段的到來,離不開中國完善、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建議關注技術壁壘高、產能缺口大的核心環節。“隨著量產需求不斷增加,相關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此外,鄧心怡還提到,機器人行業的技術端正在發生邊際變化。在硬體層面,微型絲杠、感測器與電子皮膚等技術突破,將推動機器人在複雜場景中應用;在軟體層面,運動控制、動作捕捉、物理模擬等方向是機器人技術亟待突破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