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不通推薦5個方法
1.蓮花式坐活動韌帶
坐時屈左腿,將左腳的腳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溝處,雙手放在左膝蓋上,輕柔地做上下彈性運動數次,使之接觸地面;然後換右腳。堅持運動能有助於活動人體多處韌帶,使腿、腹、胸、頸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經絡暢通。
2.升溫
只要身體內寒濕重,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遇到這類情況時,就要學會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為身體升溫、達到排寒濕的作用,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各種管道自然暢通。
3.輕揉耳輪通腎氣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后交腎來保存,腎開竅於耳,耳朵上布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4.梳頭促進血迴圈
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后,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人體各條經絡都彙聚於頭部,梳頭時要經過眉沖、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個穴位,對這些穴位進行如同針灸的刺激,可以促進頭部血流,疏通經絡。
5.有氧啟動按摩
有氧啟動按摩可説明打通任督二脈和十二正經。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艾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裡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裡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非常有效。
4個地方瞭解經絡是否通暢
1.捏肉感覺痛
通則不痛,不通則痛。隨手捏起身上的肉,如果有明顯痛感,則表明經絡不通。這是因為,氣血流通不暢,肌肉的柔韌性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也會增加。
人體經絡均有一定的走向,如兩腿外側的膽經、兩臂內側的肺經等,可沿著經絡循行輕輕敲打、按摩皮肉,有利於舒緩肌肉,疏通經絡。
2.舌下色深暗
舌下絡脈淺薄、豐富、易於觀察,是中醫舌象診斷的指標之一。若舌下絡脈色深暗,脈管怒張,是氣血不通、瘀血停滯於脈管所致。平時可多按揉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有補益氣血、促進迴圈的功效。
3.過血不明顯
上肢的檢查方法是:用一隻手攥住另一隻手的手腕一分鐘,然後突然鬆開,若有一股熱流直衝手指尖的感覺,則說明經絡是通暢的,反之則經絡氣血運行欠佳。
下肢的檢查方法是:身體平躺,用手按壓腹股溝處的動脈一分鐘,猛然鬆手,如果有血冲到脚趾尖的圆筒状热感,說明經絡氣血流通良好,反之則經絡氣血流通欠佳。
4.平躺腹部凸出
腹部有重要的內臟器官,足三陰經、足陽明胃經、任脈均過腹部,腹部的外形影響著經脈氣血的運行。健康人平躺,腹部應當是凹陷的,若平躺時腹部凸出,是氣血經脈不通,水濕痰飲等瘀滯的表現,以胖人多見。
腹部穴位較多,諸如氣海、關元、神闕等,可經常艾灸或刮痧,來驅寒除濕,行氣通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