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前的科學理論,細胞擴展到內部是宇宙的想法並不成立。不過,我們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在量子力學中,理論上有意義的最小長度被稱為普朗克長度,大約為1.6×10^-35米。一般細胞的長度約為20微米,也就是2×10^-5米。如果細胞被放大十億倍,那麼我們觀察到的尺度大約為2×10^-14米。這一尺度恰好位於原子核外電子活動的範圍內。然而,科學家在這個範圍內觀察到的不是宇宙,而是一片電子雲。
電子繞核運動沒有固定的運行模式,與行星繞恆星的橢圓軌道完全不同。從佛學的角度來看,“一花一世界”是種古老的哲學思想,這一觀念與芝諾悖論有所相似,認為任何物質在無限放大的情況下,會展現出無限的生機。這種理念認為,在微小的尺度下,也可能存在像我們世界一樣的宇宙,就像層層嵌套的俄羅斯套娃。然而,此種觀念無法經受住科學的嚴格考驗。
我們的宇宙包括衛星、行星、恆星、黑洞,甚至星系,它們遵循自轉和圍繞中心天體旋轉的規律,運行週期非常穩定。如果將星球類比為微觀粒子,微觀世界絕不可能與巨集觀宇宙相同。微觀世界中,電子繞核並沒有固定週期,電子的自旋是量子化的,與星球的自轉完全不同。
我們尚未探索清楚從誇克尺度到普朗克尺度之間的世界。“一花一世界”或許在10^-35至10^-20米之間的尺度上存在,也或許並不存在。許多古老的思想可能是錯誤的,“一花一世界”的理念是否成立,仍有待科學理論的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