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昱君
近日,由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牛占文領銜,楊福東、劉凱等學者共同撰著的《精益戰略部署-構建精益管理的長效機制》一書出版發行。該書系統提出“精益戰略部署”方法論,將精益管理深度融入企業戰略管理全流程,通過“戰略規劃—精益分解—全員落地”的閉環體系,徹底破解“戰略懸空、執行乏力”的難題,為中國企業構建長效競爭力提供了路徑參考。
天津大學管理創新研究院名譽院長齊二石教授在該書序言中指出,精益戰略部署和其它的戰略理論最大的不同就是“落地”兩個字。很多企業花費大量精力形成了戰略決策,往往缺少落地方法,本書詳細介紹了完整的“落地”方法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視角。
戰略與精益的深度融合:從“兩層皮”到“一盤棋”
“戰略年年定,落地總成空”——這是困擾許多企業的管理痼疾。牛占文教授團隊基於十餘年研究與實戰經驗提出:精益管理必須上升為戰略級工具,通過“精益戰略部署”實現戰略目標與精益實踐的深度融合。
該書構建了“三位一體”的精益戰略部署框架。戰略精益化設計:從客戶價值出發,運用PEST、SWOT等工具識別戰略方向,杜絕“方向性浪費”;戰略精益化分解:通過戰略地圖、改善課題等工具,將頂層目標轉化為部門行動與員工任務;戰略精益化落地:依託目視管理、層級會議等機制,確保執行過程可控、可調、可持續。這一框架的本質是以精益思維重構戰略管理鏈條,讓戰略制定“有根”、分解“有徑”、落地“有果”。
從“戰略空轉”到“全員衝鋒”的實戰路徑
書中指出,70%的戰略失敗源於規劃階段對客戶價值的誤判或對內部能力的盲目樂觀。對此,作者提出“精益戰略診斷四步法”。客戶價值錨定:通過價值鏈分析,識別客戶核心需求;浪費雷達掃描:從戰略設計端剔除冗餘目標與資源錯配;能力差距量化:基於數據模型評估戰略可行性;彈性預案設計:為戰略執行預留動態調整空間。書中案例記述了某家電企業原計劃3年內在制熱產品上深耕,開發海外高端市場,但通過精益診斷發現制熱產品增長空間有限,而其工業場景下的製冷產品存在巨大潛在增長空間,最終調整戰略,聚焦於製冷產品業務,提出“三年倍增”路線,兩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25%。
精益賦能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正加速推進“製造強國”與“質量強國”戰略,企業亟須從粗放式增長轉向精益化運營。該書強調:“精益戰略部署不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戰略思維——它讓企業每一份資源都服務於戰略目標,每一位員工都成為戰略執行的推動者。”
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何楨在該書序言中指出,本書凝聚了著者十幾年的管理實踐心得,將戰略部署這個管理理念精雕細刻成一個具體可操作、可落地的方法論,值得贊許。
正如牛占文教授所言:“戰略的終點不是檔,而是客戶手中的價值。”期待精益戰略部署在更多企業落地生根,湧現更多“戰略有魂、執行有力、基業長青”的企業。
來源: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