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委員會秘書長端義巨集:中國將在全球氣象科技和防災減災領域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更新于:2025-03-26 03:53:35
“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現實價值。”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以下簡稱“颱風委員會”)秘書長端義巨集說。 氣候變化加劇,災害性天氣的發生頻率和強度不斷攀升,對人類社會生命財產安全和自然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當前,全球預警能力存在顯著區域差異。在此背景下,“早期預警系統是應對這些災害的第一道防線,能夠為人們爭取寶貴時間採取防範措施。”端義巨集指出,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正在多方努力下不斷推動落實。 端義巨集認為,“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主要是強調通過國際合作和技術共用來提升全球早期預警能力。中國氣象局在氣象國際合作中,通過分享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雲端早期預警系統等實踐經驗,助力其他國家提升早期預警能力。在區域合作方面,中國不斷完善早期預警區域合作機制,與各方共同探索不同防災減災場景下的早期預警需求和經驗。“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不僅是氣象部門的任務,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國政府、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公眾需要共同努力,推動早期預警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只有通過全球合作,才能實現全民早期預警的目標,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可持續的未來。” 共擔風雨 砥礪前行 颱風委員會在國際防災減災中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在全球變化和極端天氣背景下,颱風委員會將加強技術創新與能力建設。端義巨集告訴記者:“今年2月颱風委員會第57次屆會確定了加強人工智慧技術在颱風監測、預報及預警中的應用專案,並成立專家組,重點推動新技術應用,提升各會員颱風防災減災能力。” 在他看來,加強區域合作與信息共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颱風委員會重視區域合作,並將依託WMO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發揮作用,通過各會員共用颱風監測產品和預報技術,提升區域防災減災能力。比如,中國氣象局利用風雲氣象衛星為颱風委員會會員提供高時空解析度的颱風監測分析產品。” 關於未來,端義巨集表示,颱風委員會將強化會員間的科技合作,特別是深化對颱風強度變化等機理的認識,推動颱風演變機理研究和科學試驗,並利用亞太颱風研究中心等平臺開展颱風監測預報預警技術培訓。 中國將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在全民早期預警倡議下,中國氣象局通過技術共用、人才培養和區域合作,為全球氣象科技能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近年來,中國在颱風防禦和氣象早期預警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展現了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端義巨集說。 作為颱風委員會的合作者、貢獻者和推動者,中國為颱風委員會、推動颱風國際合作、區域防災減災持續貢獻力量。端義巨集期待中國在多個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在技術共用與能力建設方面,“中國應繼續發揮颱風監測預報預警技術方面的優勢,通過颱風委員會平臺,與其他會員共用風雲氣象衛星數據和高解析度觀測產品。同時,充分利用世界氣象中心(北京)、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和WMO區域培訓中心等,為颱風委員會會員提供技術培訓和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援。”端義巨集表示。 此外,談及中國在區域聯防機制中如何進一步發揮作用,端義巨集建議,中國可在颱風委員會牽頭建立更加緊密的區域聯防機制,深化與周邊國家在颱風監測、預報和預警方面的交流合作。 中國在颱風演變機理研究和人工智慧應用等方面已取得重要進展。在他看來,中國可聯合颱風委員會開展協同研究,為颱風委員會會員提供更精準的預報技術和解決方案。同時,充分發揮中國在颱風委員會的牽頭作用。 “中國在颱風防禦和氣象早期預警方面的成就已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端義巨集強調,期待中國在全球氣象科技和防災減災領域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作者: 劉淑喬 編輯:蘇傑西 劉蕊 徐嫩羽 發佈: 張琳皓 審核 紀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