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主任弗洛倫斯·哈比耶:中國是推動全球天氣預報科技創新和發展的關鍵力量
更新于:2025-03-26 03:46:19

氣候變化意味著全球各國都需要早期預警的全覆蓋。由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運營的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最新報告指出,繼2023年異常高溫之後,2024年再次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這進一步凸顯了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重要意義。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主任弗洛倫斯·哈比耶表示,作為這一全球倡議的重要參與者,ECMWF秉持數據開放理念,支援聯合國系統觀測融資機制(SOFF),協助部分國家擴大氣象觀測覆蓋範圍,向SOFF參與者提供預報及觀測數據等技術支援。 “儘管拯救生命與社區抗災能力提升等方面進展顯著,但在氣候風險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緊迫性依然不容忽視。”弗洛倫斯·哈比耶強調。 擁抱新技術 用創新引領氣象預報發展 弗洛倫斯·哈比耶告訴記者:“ECMWF認為,機器學習(ML)與人工智慧(AI)在天氣預報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ECMWF作為國際領先的數值天氣預報機構,一直在探索開發新技術。“近年來,ECMWF持續加大ML/AI技術研發投入,並於2025年2月25日迎來重要里程碑——正式將人工智慧天氣預報系統投入業務化運行。該系統不僅可生成全球預報產品,還推動數值天氣預報邁上新台階。”弗洛倫斯·哈比耶表示。 據瞭解,這是ECMWF首個全面業務化的AI天氣預報系統,ML和AI技術與現有物理模型形成互補。該系統顯著提升了預報速度,單次預報的能耗相比之前降低約99.9%。弗洛倫斯·哈比耶說,“我們持續致力於優化ML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例如,開發基於ML的集合預報系統,探索直接應用觀測數據生成預報的技術路徑等。” “不僅僅是ECMWF在創新。”她說,“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通過ECMWF這一平臺,不僅攜手35個成員國推動氣象科學發展,持續提升全球預測能力,還助力各國氣象部門更好地履行職能,為構建安全與繁榮的社會提供科技支撐。” 此外,為彰顯WMO的宗旨,ECMWF呼籲科學界積极參與“AI天氣探索”(AI Weather Quest)與“地球代碼”(Code for Earth)兩大倡議,通過AI與ML模型深化對中期預測與季節預測間關鍵視窗期的科學認知,促進彙聚全球人才,攻克氣象學最為複雜的挑戰——提升預報準確性與可靠性。此外,還鼓勵參與者開發更完善的開源工具與次季節尺度天氣預報技術。 攜手合作 助力邁向韌性未來 “長期以來,ECMWF與中國氣象局已形成穩固的友好夥伴關係。期待進一步深化資訊互通與創新協作,共同探索氣象科學前沿。”弗洛倫斯·哈比耶對未來充滿期待。 目前,ECMWF依託代碼與數據開放共用,與全球各國氣象部門及學術界開展協作,促進知識共用與思維碰撞。 此外,ECMWF正與35個成員國及合作夥伴協同推進集體技術應用,專案面向全球科研人員開放。弗洛倫斯·哈比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誠邀中國氣象局科學家深度參與,共同塑造新未來。 “中國是推動全球天氣預報科技創新和發展的關鍵力量。中國在全球防災減災和氣候變化應對行動中都發揮了引領作用。”弗洛倫斯·哈比耶對中國的全球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全球科學界保持開放協作至關重要——應善用科技力量推動天氣預報技術持續革新,守護人類社會安全福祉。”她同時呼籲全球進一步用好科技手段,為深化合作注入新動能。 作者: 劉淑喬 編輯:蘇傑西 劉蕊 徐嫩羽 發佈: 張琳皓 審核 : 紀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