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敏感差點被禁,HBO的華語劇拍的太真實了
更新于:2025-03-26 03:05:03

打工人,不是主角,不是英雄,甚至連名字,都常常被人遺忘。他們拚命生活,卻被社會一再忽略。

有一部劇,終於替他們發聲,HBO顯示的台劇《做工的人》。

改編自臺灣同名暢銷書,作者林立青,一位在工地做了十年監工的普通人,用自己的眼睛和筆,記錄下一個個工地上的真實故事。

豆瓣8.8,HBO出品,用六集,講了一群在生活夾縫裡死磕到底的普通人。

故事的主角,是一對在鋼筋水泥中討生活的鐵工兄弟阿祈和阿欽。

兩人同在工地摸爬滾打,性格卻南轅北轍。

阿欽話少冷靜,工作效率極高,是工地上的“鐵人”。

而哥哥阿祈,則是個滿腦子白日夢的“理想主義者”,時常幻想發財、暴富、逆襲,嘴上說著“想讓老婆過上好日子”,實際卻一事無成,頻頻被騙。

他沒受過教育,沒背景、沒人脈,唯一能依靠的,是運氣和不死的夢想。

在工地上,阿祈還有兩位“鐵打的戰友”,板模工昌叔和怪手司機阿全。

三人每天幹完活後,總愛窩在一旁吹牛、喝酒、做夢,聊著聊著,就能把一頓便當吃出一場發財計劃。

工友因工傷無錢醫治,醫院冷眼相待。

阿祈心生一計:與兩個兄弟合夥請“神”開廟,寄望靠香火錢發財。結果被騙得血本無歸,15萬,就這樣打了水漂。

禍不單行,連希望都帶著一絲諷刺。

被騙的15萬還沒緩過神,阿祈又在當鋪栽了跟頭。本想贖回房產證,結果當鋪老闆獅子大開口,硬生生訛了他一個月的高額利息。

可阿祈沒有時間難過。眼淚不值錢,唯有翻身,才是唯一的答案。這一次,他的“商機”,是一隻鱷魚。

一個下雨天,一隻小鱷魚順著排水道衝進了工地。別說,還真挺萌,個頭不大,皮膚發亮,咕嚕咕嚕的眼睛盯著他們看。

別人見了想躲,阿祈卻眼睛一亮:這可是“活錢”啊。他二話不說買下了鱷魚,打算養大它,等繁殖出更多小鱷魚後,做起“鱷魚皮具生意”。

這一次,他信誓旦旦說:“這次一定行。”

三人合力在工地五樓角落,給小鱷魚騰出一隻浴缸。每天餵肉、換水,像養寶貝一樣精心伺候。

圍著這隻小鱷魚,他們開始暢想未來。阿祈說,要是賺了錢,就帶老婆環遊世界;昌叔說,想送女兒上最好的大學;阿全笑著說,他要娶到夢寐以求的女神。

他們把希望寄託在鱷魚身上,也看見了自己的影子。那隻小鱷魚,每天都努力試圖從浴缸裡爬出來。滑下去,再爬;再滑,再爬...

看著鱷魚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三人越看越覺得像自己。他們笑著調侃:“這小子比我們還有韌勁。”

那天晚上,三人難得喝了幾杯,還偷偷給鱷魚餵了一口酒,“兄弟,你也嘗嘗生活的味兒。”

第二天一早,他們發現鱷魚不見了。再找到它時,已經躺在了五樓下的地面上...

摔得徹底,也摔碎了三人最後的夢想。

鱷魚死了,三人心情低落,正覺得人生無路,突然阿祈一鏟子挖出一個“神秘陶罐”。

泥土包裹著斑駁紋路,怎麼看都像是古董。阿祈當場拍大腿:“轉運了!這次咱發財不是夢!”

三人立馬把它擦乾淨,包起來,送去鑒定。鑒定師看了一眼,沉默了幾秒,然後輕輕說了句:“這是台藝大的學生作品,去年才燒出來的。”

三人臉色比陶罐還灰,一口氣差點沒上不來。所謂的“轉運”,不過是現實的又一次嘲弄。

阿祈總說:“我不怕跌倒,怕的是沒得爬起來。”可有時候,他也會崩潰。妻子勸了又勸,他還是一次次被騙,甚至打起了兒子的零用錢主意。

白天嘴上說要讓老婆過好日子,晚上卻癱在沙發上,連洗個碗都不願動。

父親年紀大了,妻子撐起整個家,他卻總想著“下一次一定行”。不是他不愛家,是太想一次成功,直接翻盤。

他們的失敗,確實與自身有關。

做夢太急,投資太莽,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

被騙一次又一次,不長記性、不肯停下。

但如果你只看到“他們活該”,那就太膚淺了。因為把他們逼成今天這個模樣的,不只是命運,還有整個社會的冷漠和歧視。

阿欽說:“如果能再投胎一次,我想做員警、律師、立委、餐廳老闆……”

因為只有那些頭銜,才能換來這個社會最基本的尊重。而阿全則更直接,他發誓絕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做工人:

“尊嚴,是給有固定薪水的人準備的。

我們這種靠天吃飯的,得看老天臉色,才能換一點像人的活法。”

這句話不只是心酸,更是一種長年壓抑下的絕望。

他們用盡全力活著,不是為了掙扎,而是為了有一天能喘口氣,說一聲:我也配擁有生活。

職業有高低,責任各異,但從來不該有貴賤之分。

他們不是失敗者,而是被這個社會刻意“看不見”的人...

插電混動怎麼樣
插電混動怎麼樣
2025-03-26 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