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造糖流水線”撞上“清醒觀眾”的槍口,現偶劇如何突圍?
更新于:2025-03-26 02:55:40

2025年Q1,內娛現偶劇賽道迎來了久違的“熱鬧”生態,從《難哄》在大IP的加持下影響力強勢出圈,到《愛你》與《濾鏡》以“中醫式浪漫”、“奇幻元素混搭”為觀眾帶來新鮮感和驚喜,再到《噓,國王在冬眠》攜頂流95花加入“戰局”,可謂是讓現偶愛好者們大飽了眼福。不過,在觀眾越來越難被“工業糖精”糊弄住的今天,造夢能力明顯減弱的現偶劇究竟該怎樣“自我救贖”,才能在日益升級的內捲競爭當中守住類型的一席之地?今天,就讓我們藉著這個機會進行簡單的探討。

以“氛圍美”為觀眾造夢,光影交織里感受心動

縱觀最近兩年的現偶劇賽道,導演們對“氛圍美”的極致拿捏,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突圍密碼之一。

相比於古偶劇擁有巨集大的架空世界觀,在故事延展上受到的限制更小,更容易以複雜跌宕的橋段給觀眾帶來心理上的強刺激,現偶劇的背景無疑要更加的落地,在內容上也必須遵循一定的現實邏輯,創作者既要帶著“鐐銬”跳舞,還要在造夢與真實之間找到平衡,難度不可謂不小。

而“氛圍美”正是要將夢幻感恰到好處的植入現實肌理,在光影交織的瞬間,欲說還休的留白中,展現男女主之間真實發生過的心動,讓觀眾在潛意識裡完成情感需求的物質化投射。甚至當劇本存在邏輯漏洞、人設懸浮、戲劇張力不足的問題時,這種“氛圍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轉移觀眾的注意力,讓她們更專注在男女主之間唯美浪漫的CP感所帶來的吸引力中,逐漸上頭。

在締造現偶劇的“氛圍感”方面,有不少導演都是有口皆碑的個中好手,例如,《惡作劇之吻》《難哄》的導演瞿友寧,《夏花》的導演陳宙飛,《點燃我,溫暖你》的導演劉俊傑等等……

如果把他們用來構建“氛圍美”的細節一一拆解,不難發現,有“三大套路”是這些導演經常使用的“殺手鐧”。

第一,劇情節奏不能缺少呼吸感。現偶題材最忌滿屏都是“為甜而甜”的工業糖精,男女主之間的情感線必須要層層遞進,不能刻意。瞿友寧在《難哄》中就將“留白的藝術”玩到了極致,男女主指尖若即若離的觸碰,深夜電話中的呼吸聲,都比直接接吻更令人怦然心動,瞬間將氛圍感拉到了滿點。

第二,風格化的視聽語言。《夏花》中,導演用比肩電影質感的視聽語言描摹了園藝師男主與罹患絕症的女主相遇的場景,通過逆光剪影、花瓣飄落的慢鏡頭,將“向死而生的浪漫”具象化。還有《點燃我,溫暖你》中,男女主在暴雪中雙向奔赴,李峋的銀髮與雪地的冷冽形成對比,朱韻的紅色圍巾是畫面中唯一暖色,鏡頭從俯拍雪景逐漸推近至兩人相擁的特寫,將“可觸摸的浪漫”展現到了極致。

第三,充滿隱喻,耐人尋味的細節。現偶劇中真正高級的細節往往帶有隱喻的功能,既能讓觀眾體驗到自己“發掘彩蛋”的樂趣,也能讓他們在解碼人物內心的過程中,一點點理解角色,與其產生靈魂的共振。例如,《難哄》里被反覆擦拭的舊磁帶,暗示著溫以凡對過往創傷的執念與和解;《夏花》中女主房間的色調隨著她病情變化——從明快的鵝黃到壓抑的灰藍,隱喻著她內心中的掙扎與希望。

如果說現偶劇是當代觀眾感到疲憊時的“止痛藥”與“避風港”,那“氛圍感”無疑就是引導觀眾真正沉浸在這場“夢境”中的關鍵支點。

“類型融合”打破套路,霸總型男主“退場”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現偶劇受制於題材,創作空間十分的有限,在情節構建與人物塑造上非常容易引發觀眾詬病,一不小心就會掉入整體觀感土、尬、過時的窠臼。

以被網友反覆吐槽的《以愛為營》為例,該劇在創作上過於迷戀傳統的“霸道總裁為傻白甜大開金手指”的套路,不論是價值觀不能深究,不斷為女主降智的操作,還是男主各種分不清是深情還是爹味的油膩行為,都讓其淪為了不折不扣的“現偶反面教材”。

還有去年播出的《你的謊言也動聽》,該劇在劇情鋪陳上缺乏一些新意,故事完全依靠誤會、巧合等橋段推動,情感線索轉折也過於生硬,男女主人設前後不一邏輯混亂,被觀眾痛批“劇情不合理”。

當然,有負面案例就會有正面案例,巨大的生存壓力已經開始倒逼現偶賽道的創作者們不斷升級、完善劇本,解決情節老套、人設古早等問題。將單一的“甜寵”敘事轉向“類型融合”,以此來打破套路枷鎖,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可以在原本單純以“戀愛”為核心的故事里容納更多的社會情緒。

例如,混搭了奇幻元素的《濾鏡》,讓女主蘇橙橙意外擁有了一個能夠隨意改變外表的手鐲,這一設定不僅映射了當下女性群體經常要面對的容貌焦慮,加強了追劇粉絲的共情,還為女主和男主之間帶來了一個有趣的“資訊差”,延伸出了很多具備強烈戲劇衝突的爆笑名場面。

還有將現偶與懸疑融合的《煥羽》,通過校園連環命案引出了男女主之間的情感線,救贖與青春疼痛互相交織,在同類型作品中別具一格;將現偶與“軟科幻”融合的《脫軌》,則加入了平行時空、“燈塔實驗”等高概念設定,讓愛情與陰謀並行,為男女主之間的關係增添了一抹非他(她)不可的宿命感。

另外,在人設方面,傳統霸總型男主逐漸“退場”,脫離了臉書和標籤化、擁有紮根現實的角色弧光的男主開始“更高的等級”。

例如,《難哄》中桑延嘴硬心軟的不完美性格使其更具真實感,“雨中修水管”“超市買打折菜”等接地氣的生活小細節的呈現,也讓他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等待著去拯救灰姑娘的扁平霸總。

還有《愛你》中的何蘇葉,他是在劇集市場中難得一見的“暖男中醫”,以“藥膳追妻”取代壁咚、尬撩的“工業糖精”,讓觀眾感覺到無比的溫暖與熨帖,甚至劇中“立春疏肝茶”“夏至清心飲”的同款都已經在淘寶上開始熱賣。

女性角色的塑造重點則在於“主體性”和“強強聯手”,縱觀最近現偶劇當中備受好評的女性角色,她們的共同點是既不是誰的附屬品,也不僅僅是觀眾嗑糖的工具人,而是擁有勇敢、堅韌的人格魅力。

例如,《濾鏡》中的蘇橙橙不僅打破了在女性群體中常見的“容貌焦慮”,還敢於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對抗職場歧視,面對唐奇,她也始終保持著一種平等的姿態。

《愛你》中,沈惜凡從失眠焦慮的職場女性一點點成長為能掌控事業的女強人,在愛情和自己的留學計劃衝突時,她也沒有戀愛腦,而是在男友的鼓勵下選擇攜手一起去追尋更好的自己。

“流量泡沫”褪去,演技“基建”決定口碑天花板

隨著劇集市場的“流量泡沫”逐漸褪去,觀眾的審美標準日益提高,長劇用戶對演員表演的審視已經進入了“納米級”階段,所謂的“晉江式演技”最近在各大社交平臺迅速走紅,也再度佐證了這一點。

特別是在現偶劇當中,沒有了巨集大世界觀和華麗裝造的加持,作品是否成功與演技口碑的關聯性變得更強,表演的顆粒度與質感直接決定了觀眾能否在鋼筋水泥中嗅到真實的人間煙火氣,和極限拉扯間的粉紅泡泡,有時候一次喉結滾動的速度、一滴淚珠滑落的軌跡,都有可能成為決定劇集在觀眾心中評分的重要細節。

在《濾鏡》中,檀健次就將唐奇這個人物身上的不同側面都塑造的十分到位,從深情認真到沙雕冷幽默過渡絲滑,在蘇渺假死離開后唐奇瀕臨崩潰的片段中,檀健次用喉結顫抖、咀嚼肌痙攣、眼眶泛紅等細節處理,將角色的自責、痛苦、眷戀不捨展現的極具穿透力和代入感,被不少追劇粉絲稱讚為“現偶劇演技天花板”。

《白色橄欖樹》中,梁潔對戰地記者宋冉的塑造將“BE美學”這幾個字展現的淋漓盡致,以被敵人捂住嘴眼睜睜看著愛人中彈這一高光片段為例,她僅通過絕望的眼神、額頭暴起的青筋和細膩的肢體語言,就傳遞了多層次的情感,讓觀眾為這對小情侶的命運感到揪心。

還有在《脫軌》中,劉浩存將江曉媛從富家女穿越成為破產千金這一複雜人設處理的十分精準合理,兩種境遇在表演上都有不同的細節小設計,讓觀眾能夠感受到鮮明的階層割裂感。與男主之間的對手戲方面,她也做到了以小細節將性張力和拉扯感點滿,例如被觸摸頭髮時充血的耳朵、對峙時倔強的眼神等等,都讓追劇粉絲大呼“好嗑”。

當然,在現偶劇中,一旦演員無法用表演構建良好的情感信任體系,帶來的後果也會是災難性的,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過於浮誇,不接地氣,或是模式化明顯,真情實感欠奉。例如在《以愛為營》中,飾演“霸總”時宴的王鶴棣僅依靠“皺眉+插兜+冷臉”三板斧來展現人物特質,缺乏細膩的眼神戲與微表情讓角色與觀眾之間的情感傳遞斷裂,自然難以收穫大面積的好評。

當短劇用“十分鐘五次反轉”轟炸使用者多巴胺時,長視頻現偶的突圍方向也愈發的清晰:一、將氛圍美從“加分項”變為“必選項”;二、拋棄老舊套路,全面升級劇本與人設;三、演員精雕細琢、真情實感的刻畫人物。從上文中的案例來看,在如今使用者需求升級的“高階戰場”中,一部現偶劇只得其二或者只得其一,很難立於不敗之地,例如《白色橄欖樹》,演員出色的表演仍舊難以掩蓋其在另外兩個維度的明顯缺失。唯有當這三個要素同時存在時,作品才會擺脫類型“劣勢”,打開那個名為“爆款”的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