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華業塑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華業)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公司成為舟山市2025年首家上市企業。此次發行市盈率為25.22倍,顯著低於行業平均市盈率37.44倍。
當前估值低於行業,但浙江華業卻以其行業地位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據中國塑膠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20~2023年,浙江華業在國內塑膠機械用螺桿、機筒產品市場佔有率分別為8%、10%、12%、12.5%,市場排名均位居首位。
在塑膠機械行業週期性調整背景下,浙江華業展現出顯著的抗週期能力,產品“出海”疊加高毛利產品贏得了去年的業績優勢。
作為行業的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公司已成功進入世界主要塑膠成型設備製造商的供應體系,成為一家具備全球化供應能力的定製化塑膠成型設備核心零部件製造商。
在塑膠機械行業週期性調整背景下,浙江華業展現出顯著的抗週期能力。招股書數據顯示,2024年度,公司預測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較2023年度增長23.18%;公司預測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25.35萬元,較2023年度增長31.24%;公司預測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22.28萬元,較2023年度增長37.77%,公司預測2024年度經營情況良好。
在今年一季度,浙江華業業績繼續攀升,公司預計2025年1~3月營業收入為1.8億元至2億元,同比增長2.54%至13.9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30萬元至1730萬元,同比增長17.87%至33.2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00萬元至1700萬元,同比增長17.59%至33.27%。
浙江華業業績逆行業週期增長的秘訣是什麼?產品“出海”疊加高毛利產品。
為抵禦行業週期波動的影響,公司積極調整銷售策略,進一步開拓境外銷售市場。2022年,公司實現境外銷售收入8109.53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由2021年的7.65%提升至10.53%,主要系Husky銷售收入提升所致。
另一方面,2022年以來,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毛利率相對較高的大規格型號機筒螺桿產品需求快速增加。2022年,公司大規格型號機筒螺桿銷售收入占機筒螺桿整體銷售收入的比例增加10.46個百分點。
到了2023年,公司加大了對毛利較高的大型、中型機筒螺桿產品銷售力度,大型、中型螺桿機筒銷售數量佔比分別較2022年增長0.38個百分點和1.15個百分點。同時,公司降低了毛利率相對較低且競爭相對充分的小型螺桿機筒產品銷售力度,小型機筒螺桿產品銷售數量佔比較2022年下降3.07個百分點。
據中國塑膠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20~2023年,浙江華業在國內塑膠機械用螺桿、機筒產品市場佔有率分別為8%、10%、12%、12.5%,市場排名均位居首位。
浙江華業能做出高毛利產品,這與其專業“火候”有關。公司是國內極少數能夠供應超大型塑膠成型設備核心零部件的製造商,也是國內最早陪伴國內本土塑膠成型設備主要廠商共同成長的企業之一,持續助力我國塑膠成型設備製造商突破關鍵技術。
浙江華業成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浙江舟山,專注於塑膠成型設備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主要產品包括螺桿、機筒、哥林柱及相關配件。據招股書,公司產品是注塑機、擠出機等設備的“心臟部件”,直接決定設備性能與壽命,屬於高分子複合材料的“工業母機”關鍵環節。據招股書,2021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浙江華業研發投入分別為2118.45萬元、2166.35萬元、2298.50萬元、1322.24萬元,呈逐年上漲趨勢,為產品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2023年1月,伊之密研發的8500噸超大型精密智慧注塑成型裝備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而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其各項指標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伊之密8500噸超大型注塑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現了國產超大型工業母機的關鍵技術突破,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作為伊之密長期的合作夥伴,浙江華業是該超大型注塑機的核心零部件螺桿機筒的供應商。公司先後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隱形冠軍”企業。2019年,公司入選了工信部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取得了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110項。
作為行業的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公司已成功進入世界主要塑膠成型設備製造商的供應體系,成為一家具備全球化供應能力的定製化塑膠成型設備核心零部件製造商,產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遠銷加拿大、美國、德國、印度、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與國內外眾多頭部塑膠成型設備製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境外客戶主要包括恩格爾(Engel)、赫斯基(Husky)、克勞斯瑪菲(KraussMaffei)、住友德馬格(Demag)、米拉克龍(Milacron)、大衛斯標準(Davis-Standard)。公司通過建立海外技術服務中心,深化與德國、義大利等傳統工業強國的合作,海外訂單增長速度也很快。
實際上,塑膠行業是中國製造業的“大賽道”。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3~2028年,國內塑膠機械行業市場規模CAGR為5.68%;到2028年,全國塑膠加工專用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400億元。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的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擠出機市場規模14.7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1.8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5.8%。目前我國仍處於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階段,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也將給擠出機行業提供不竭的發展動力。
當前,螺桿產業規模增長仍在持續。根據《中國塑膠機械工業年鑒2021》統計數據,2021年金塘鎮塑膠機械螺桿產業產值達到76億元,同比增長11.33%。按照金塘鎮螺桿產業佔全國75%,產業年增長率參照2021年金塘鎮螺桿產業增長率11.33%進行推算,2024年我國螺桿產業產值將達到139.83億元。
從全球來看,塑膠機械行業內的發達國家如德國、美國、日本等國憑藉其精密、大型、高端塑機產品和人才優勢,幾乎壟斷高端市場,佔據了世界塑機行業的重要地位。相較於歐美及日本等市場,國內高端塑膠機械研發及國產化發展空間廣闊。近年來,以浙江華業為代表的國內頭部塑膠機械企業在高端市場中持續發力,國內塑膠機械產品進口替代日趨增強,海外市場競爭力逐年上升,塑膠機械出口額持續提升。截至2024年6月,浙江華業在手訂單金額為1.87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35.70%,在國產替代順勢突圍。
實力奠定了公司的話語權,浙江華業參與了5項行業及團體標準起草和制定。
例如,浙江華業牽頭參與起草和制定了“T/ZZB1013—2019《塑膠機械用雙金屬單機筒》”“T/ZZB0873—2018《塑膠機械用全硬單螺桿》”等多項浙江製造團體標準;同時還參與制訂“JB/T8538—2011《塑膠機械用機筒、螺桿》”等行業標準。
中國製造未來的全球化競爭力需要數位化,目前,公司已形成從材料改性到精密加工的全產業鏈技術優勢。如果還需要更進一步,浙江華業需要和資本市場高度結合,融資擴產並進一步鞏固技術“護城河”。浙江華業表示,相關募投專案是對公司現有業務的產業鏈擴展,有助於緩解公司日益凸顯的產能壓力,解決產能緊張問題,進而更好地滿足下游需求。
根據招股說明書,本次募資將用於四大方向——生產基地擴建(一期)、智慧化技改、研發中心建設、補充流動資金。
雖然浙江華業擁有一套資訊化的管理系統,但是還不能將資訊化管理與工業生產進行有效深入融合,對產品生產全過程至最終交付進行全生命的智慧化管理還有著較大的進步空間,同時隨著未來自動化、智慧化生產線不斷增加,現有資訊化系統不能完全滿足生產智慧化管理需求。因此,公司需進一步優化資訊化的管理系統,提高智慧化管理水準。本項目通過引進自動化、智慧化設備和先進的軟體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智慧化改造,並與公司資訊化系統進行有效集成,以實現提升智慧化管理水準,從而達到提升生產效率的目的。
這家深耕行業三十年的“隱形冠軍”,正通過資本市場的助力,從塑機零部件製造商向全球塑膠成型解決方案服務商華麗轉身。其發展路徑不僅為中國高端製造企業提供範式參考,更在重塑全球塑機產業鏈的競爭格局。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