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馬組合”(沈騰、馬麗)被吃瓜群眾們送上了女頻頂流IP《將門毒後》的主演提名榜,而馬麗對於“我們應該演適合年紀的(角色)”的回應,瞬間引爆了網路,網友們紛紛大呼“支援”!這一波操作,無疑是對內娛中年演員頻繁“扮嫩”現象的一次有力反擊。
說起來,內娛中年演員“扮嫩”早已不是新鮮事。從奔四奔五的“青澀小夫妻”,到主演一臉滄桑的高中校園劇,再到原著設定十幾歲、劇中年齡卻30+的“古偶”,觀眾們早已在滿屏的違和感中審美疲勞。這些中年演員們,儘管演技在線,但硬要挑戰與自己實際年齡相差甚遠的角色,還是讓不少觀眾感到難以接受。
就拿劉曉慶來說吧,這位資深女演員在電視劇《我有一個夢》,竟然以70歲的高齡扮演了一個18歲的少女。儘管劉曉慶保養得宜,但歲月的痕跡還是難以掩蓋,這一角色設定瞬間引發了大量吐槽和差評。
同樣,章子怡在電視劇《上陽賦》中飾演少女時期的“小公主”,也因其疲憊的眼神和皺紋被觀眾批評“出戲”。
周迅也沒能逃過這一“扮嫩”風波。在電視劇《如懿傳》中,她飾演的少女青櫻,因其獨特的嗓音和表演風格,讓不少觀眾覺得與角色設定不符,紛紛表示“出戲”。
而蔣雯麗在電視劇《轉角之戀》中飾演的少女形象,更是因其疲憊的狀態和與角色的不匹配,引發了大量吐槽。
男演員方面,陳浩民在電影《東遊傳》中飾演年輕的書生,也因其與實際年齡不符的表演被批評。
張魯一在電視劇《大秦賦》中飾演13歲的嬴政,更是因其與角色年齡差距大而引發爭議。這些演員的表演雖然各有特色,但都因為與角色年齡不符,而讓觀眾感到彆扭。
老去從來不是恥辱,強行逆齡才是對藝術的褻瀆。演員們應該正視自己的年齡,選擇適合自己年紀的角色,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年輕”和“流量”。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與其讓中年演員在玻尿酸與十級濾鏡中模糊面容,不如把青春還給少年,把歲月釀成美酒。這不是對年齡的妥協,而是對自然規律的成全,也是對觀眾審美的一種尊重。希望未來的內娛,能更多地看到演員們選擇適合自己年紀的角色,用真實的表演去打動觀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