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看過一個悲慘之極的科幻故事:一個宇航員流落到一個陌生的星球,等待救援,類似於礦難壓在地下了,沒有食物。他身邊有一部機器,可以很快製造克隆人出來,於是他打算用自己的克隆人作食物。然而有個問題,就是他的克隆人一出生就擁有他的全部記憶,包括吃人這個記憶,因此出來就是一番廝殺,活著的吃掉死去的。就這樣過了很多天,救援隊來了,這個時候,這個宇航員已經不知道自己還是不是最初的那個自己了。
看《月球》這部影片時我就擔心會不會有這樣悲慘的情節。不過顯然不是每個作者都這麼悲觀,這部影片里更多的是希望,是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比如平等意識、比如自我犧牲。當然這些美好品質都表現在克隆人的身上,甚至是機器人身上。而人類的代表,更多的表現出來的是自私和貪婪。探討人性,是這部影片的主題。影片還探索了克隆人的權利問題,如果未來克隆人的出現不可避免,那麼他們的權利問題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我們能認同他們是我們的一份子嗎?還是僅僅是工具或別的什麼。
影片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從頭至尾只有一個演員在表演。靜谧的月球,封閉的基地,孤獨的環境完全被烘托出來了,娓娓道來的敘事讓影片的上半部分不亞於《荒島余生》和《我是傳奇》,而邏輯縝密的劇本又把下半部分推向高潮。有場景,有科學,有陰謀,有人性,對於一部小成本科幻片,我們還能夠奢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