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黃雀》,硬是把“誰才是真正的獵人”這個問題丟給了觀眾。從扒手到臥底,從醫生到軍師,這部劇沒有一個角色是單薄的,尤其是黎小蓮,明明第一眼看起來像個受害者,結果越演越瘋、越看越狠,最後居然成了反轉王炸。誰說女人只適合當感情工具人?她這一刀刀捅出來,全是帶毒的。
她最開始像個不小心被扯進泥潭的醫生,眼神清澈,說話溫柔,看起來一點殺傷力都沒有。可轉頭就能冷靜算計,給扒手團夥做計劃,用一個哮喘病人的命換下一個大單。你說她心狠吧,她還不是為了弟弟小軍?說到底,小軍就像她綁在身上的炸彈,一邊心疼一邊也在炸自己。
這個小軍,表面上看是她拚命守護的親人,實際上卻是佛爺安插的替身。這設定就像小說里的“養蠱局”:你以為你是在保護蠱,其實你才是被養的那一個。黎小蓮當年拼了命想把小軍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佛爺卻早早把真小軍做掉,用一個假弟弟當釣餌釣住她。這操作真是夠絕的。她最後發現真相那一刻,估計血都涼了吧。
那她為什麼一開始沒逃?她不是沒想過,問題是火車站的那場“假説明”,把她推得徹底絕望。當她以為遇到個好心人,結果被騙得身無分文,站在鐵軌邊連明天的飯都不知道在哪,她那點僅存的信念也被碾碎了。這時候佛爺跳出來,演了一出英雄救美。多諷刺啊,一個人走到懸崖邊上時,突然有人遞來一根繩子,她沒得選,只能抓。
她跟佛爺合作,一開始是為了活下去,是為了弟弟。可時間久了,她也開始玩味起這個世界的黑。你幫不了我,那我就自己硬剛;你救不了我,那我就自己成魔。她不但成了佛爺手下最得力的軍師,還學會了怎麼用“無辜”這個殼,包住她逐漸冷掉的心。她一邊計劃怎麼逃脫,一邊暗中為方慧鋪路。這人狠起來,連情緒都是計算過的。
別以為她就是個一根筋的復讎女主,她的三重身份可不是白給的。她既是佛爺的軍師,又是廣叔安插的線,還和方慧聯手策反。那場假死局,就是她一手策劃的,搞得跟諜戰片似的,連郭鵬飛都一臉懵。這哥們前腳還在問“你到底是誰”,後腳就被她牽著鼻子走,觀眾在螢幕前已經看傻了。
她怕郭鵬飛,是真的怕。怕這個男人像佛爺一樣,表面光風霽月,骨子裡控制欲爆棚。又怕自己害了這個看起來乾乾淨淨的員警。說到底,她不敢碰感情了,也不敢相信善意。就像她自己說的,“我不是你想救的那種人”,她早把自己活成了毒藥,知道一旦靠近,誰都會被傷著。
她是那種越絕望越聰明的人,身邊沒一個人是安全的,就連她最信的“弟弟”都不是自己弟弟。這世界對她太狠,她就學著更狠一點。不是每個被推入深淵的人都能飛出來,有些人,是爬著上來的,手指都磨破了,還在咬牙硬撐。
黎小蓮後來願意跟郭鵬飛合作,不是因為想洗白自己,而是因為她沒得選了。她那個唯一的“軟肋”被佛爺捏成了笑話,她終於清醒過來,原來她不是“被迫加入”的人,她是主動要把這局掀翻的人。她的覺醒不是被拯救,而是自己選擇不再沉默。
等方慧回歸,三線交錯,這盤棋才真正收網。別小看女人,尤其是經歷過深淵還活下來的那種女人。她們知道怎麼裝傻,也知道什麼時候動手。黎小蓮和方慧這對組合,簡直就是佛爺的終極“剋星”。一個佈局,一個執行,合起來就是“老娘不幹了”版的反抗教科書。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部劇,它根本不是單純的刑偵劇。這就是一場關於信任、背叛、黑化和救贖的大型心理戰。每個角色都是多面體,沒有誰天生是壞人,也沒有誰是天使。只是有人在黑裡越走越遠,有人在泥裡還想捧出一束光。
這劇名字叫《黃雀》,真是太貼切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誰也別以為自己是獵人,說不定下一秒就成了獵物。尤其是那些以為女人好控制的人,別太天真,小心你養的“白兔”,突然咬斷你喉嚨。
誰才是真正的黃雀?其實根本沒必要猜。因為最後收網的那一刀,早就藏在她的笑容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