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不是熬出來的,也不是忍出來的,而是篩選出來的
更新于:2025-03-26 01:13:36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對幸福婚姻最好的詮釋就是雙向奔赴。但很多時候,婚姻卻複雜得多,身處不同認知中,即便付出再多,磨合再多,也未必收穫想要的。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是覺得凡事只要熬一熬、忍一忍,便能化解夫妻間出現的種種衝突。但實際上,真正好的婚姻還是要靠篩選,選對了人,勝過一切苦心孤詣的經營。

在柴米油鹽的日常裡,願我們都能用智慧,尋得稱心如意的伴侶,在步履一致中,抵達更好的人生。

01

選擇好人,比選擇對你好的人更重要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每一次選擇都鑄就了未來的模樣。”這話同樣也適用於婚姻。

但在終身大事上,許多人往往很容易著眼於對方對自己的噓寒問暖。

然而,步入婚姻後,卻逐漸發現,那份好並未如預期般持久,反而逐漸演變成層出不窮的矛盾。

畢竟,一個人的善良與美德源自內心深處,而非為了迎合他人而刻意展現。

李雪琴在綜藝節目《毛雪汪》中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不要相信愛情,要相信人格。

電影《消失的她》上映后曾火爆網路,影片中的原型正是震驚全國的孕婦泰國墜崖案的受害者王暖暖。

原以為被關愛和幸福包圍的婚姻,其實深藏著最深的惡意。為了償還債務,丈夫不惜為妻子買下巨額保險,在明知妻子懷有身孕的情況下,仍然將她推落懸崖。

那些曾經傾訴的甜言蜜語,反而成了毀掉婚姻和人生的毒藥。

可見,選擇對的人,一定要看其品性的最低處。

正如《知否》里明蘭所說:“結婚過日子,看重的其實是一個人的人品。長相、能力、財富雖然同樣重要,但是人品絕對是最重要的。”

朋友就稱自己是結婚後才真正開始愛上老公的。

婚後,老公雖然不懂儀式感,而且缺點毛病也不少,但是有事絕對能靠得住,也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當她父母生病時,他都會第一時間陪她一起送老人去醫院檢查,忙前忙後,在醫院陪伴照顧老人。每天不管下班回家多晚,都會簡單整理家務,減輕她的負擔。而且還將自己的收入和年終獎按時轉給她,讓她掌管家裡的財政大權。

本性善良的人,會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展現出來。因為一個人的內里與能力,決定著他如何處理身邊的關係。

與好人並肩,彼此也會在對方良好修養與責任的加持下,激發出向上的未來。

因此,選對伴侶很重要,亦決定著後半生的幸福指數。

02

選擇溝通,比選擇默默去忍受更有用

作家基爾·凱斯勒說:“婚姻就好比橋樑,溝通了兩個全然孤寂的世界。”

一語中的。有效的表達,才是一段穩固關係中的奢侈品。

但現實中很多爭吵和誤解,大多是溝通不暢導致的。溝通不暢的感情,猶如長期未檢修的汽車,難免會遭遇故障與困境。

節目《金牌調解》里,有這樣一對夫妻。

王先生與李女士,原本彼此深愛的兩人,卻因溝通不暢而陷入情感危機。

節目中,王先生提及一件往事,他一直心懷怨氣。

原來,在王先生創業初期,李女士當時要求他簽署一份協定,將房產過戶到她名下。

儘管王先生心中存有不滿和疑惑,但也沒有說太多。

後來經過調解,李女士才吐露實情。起先,兩人的孩子還小,她不想給丈夫潑冷水,卻又擔心丈夫創業失敗。出此下策,只是因為她想給孩子留條退路。

她不願打擊他的創業熱情,故而沒有直言。本以為丈夫能理解自己的苦心,然而,王先生卻因此心生誤會,以為妻子意圖轉移財產。

一開始,他們夫妻倆在各種事情上溝通不充分,話說得模棱兩可,漸漸對彼此失去信任,後來索性不溝通了,感情越來越淡。

想想生活中,如果為避免家庭衝突,說話拐彎抹角,到頭來需求不僅沒得到滿足,反而還徒留猜忌與懷疑。那麼,再深的情分也會耗盡。

要知道,那些解不開的愁緒,只有在語言的流動中才能得以舒展,給彼此一個走進對方世界的契機。

因為茫茫人海,遇到一個讀懂自己的人太不容易,而衝突又無處不在。這時,良性溝通就尤為重要。

成熟的伴侶,都懂得用彼此更容易接受的言語去溝通。情感也在一次次聯結中,換來理解與接納,彼此的愛也會愈發深厚牢固。

03

選擇自省,比選擇去改變對方更有效

在親密關係中,善於自省的人往往更能妥善化解倆人之間的矛盾,也更容易將婚姻過得風生水起。

其實,任何關係的本質,歸根結底都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

芬姐是一家讀書會的創始人,是人人羨慕的女子。

每次見她,衣著妝容都精緻得體。她自信大方,渾身透著知性的美。

但更令人稱羨的是她的模範家庭。

結婚7年,兒女雙全,與老公恩愛如初。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少女氣息,透露出她沉浸在滿滿愛意中的幸福時光。

而當被問及有什麼秘訣保持高品質的婚姻時,她說:“哪有什麼成功秘訣,歸根結底就倆字——自省。”

剛談戀愛的時候,芬姐性子急、說話直,而丈夫與她恰恰相反,思慮周全,遇事冷靜,善於自省。

每當他們出現矛盾時,他從來不將壞情緒釋放給芬姐,而是會冷靜下來,先從自身找問題,反省自己,再理性地將問題與芬姐分析、溝通。

久而久之,竟讓急脾氣的芬姐也有所改變。她收斂了自己的脾氣,不斷突破自我,也逐漸在事業上越幹越優秀。

於是家庭里便形成了這樣一個習慣:覺得自己哪裡沒做好,將問題逐一記錄於本子上,夫妻雙方共同靜心探討,客觀評估事務的利弊得失。

如此一來,婚後的生活愈發和諧,一家人也其樂融融。

大多數夫妻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難免會心生嫌隙,這時我們第一時間總想說服對方、改造對方,殊不知,這樣只會激發更多矛盾。

感情沒有得到修復,有可能還會分道揚鑣。

畢竟每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各異,而從自身去自省、修正,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金鑰。不僅讓他人客觀瞭解更真實的自己,還有益於更好地解決問題。

婚姻沒有所謂的完滿,唯有彼此不斷完善愛的能力,才能一起蹚過這泥沙俱下的瑣碎。

因此,無論身處何種遭際,懂得把眼睛從外界移開,從自身出發,幸福自然會如期而至。

張愛玲說:“婚姻我替你們試過了,人生的另一半如果選錯了,餘生,每一步都是錯的,你會嘗盡人間苦楚,取捨兩難。”

圍城內外,荊棘與美好叢生。但不妨礙我們在這一程裡,保持睿智的頭腦、理性的眼光,篩選出與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侶。

借此投身在喧鬧中的世俗深海中,修出豐盛、通達的自己。

歲月悠悠,願我們珍視那份來之不易的良緣,懷揣著學習的心態,將婚姻這堂必修課,修出滿意的成績。

作者: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