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腦硬體領域,玩家消費觀念常被誤導,顯卡性能 “過剩論” 也悄然興起。就拿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來說,2023 年 5 月上市,定價 2399 元起,功耗僅 110W,支援 DLSS 3 技術,定位 1080P 解析度遊戲場景,性能卻已是 RTX 3060 的 1.2 倍 ,RTX 2060 Super 的 2.3 倍,開啟 DLSS 3 後,更是能將 RTX 3060 性能遠遠甩在身後。如此表現,在日常遊戲場景中已然綽綽有餘。
回溯往昔,NVIDIA GeForce GTX 660 發售價 1699 元,當年便足以在 3A 遊戲裡縱橫馳騁;GTX 750 以 900 多元的首發價,成為 1080P 解析度下暢玩主流網游的性價比擔當;GTX 960 作為網吧及中高端網咖的甜品級顯卡,1499 元的首發價也相當親民。在那個時候,千元預算對於普通玩家而言,已然是購置顯卡的極限。
從遊戲適配角度來看,遊戲開發商為了讓遊戲擁有更廣泛的受眾,不得不降低配置門檻。就像 2007 年的《孤島危機》,其畫質和物理效果堪稱逆天,卻因對顯卡性能要求過高,幾乎無人能流暢運行,最終淪為 “顯卡測試器”,沒賺到錢。如今的《GTA5》《巫師 3》等大作,在低配置電腦上也能運行,這便是開發商 “妥協” 的結果。所以,並非顯卡性能過剩,而是遊戲適配導致顯卡性能未能完全施展。
對於普通玩家而言,1080P 或 2K 解析度下,中等畫質、穩定幀數、流暢體驗才是剛需。像 RTX 4060 這類中端顯卡完全能夠滿足,根本無需追求頂級顯卡。互聯網普及和顯卡漲價導致玩家硬體消費觀被帶歪,認為4060顯卡性能不佳。然而,回顧歷史,GTX660、GTX750Ti等顯卡在當時具有高性價比。因此,4060顯卡在 2025年仍將是平民玩家的性能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