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車時代,續航焦慮和充電時長,一直是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兩座大山。不過,一項被稱為解決電動汽車現有痛點的關鍵技術——全固態電池,或許能打破這一僵局。最近,全固態電池量產上車的時間逐漸清晰,包括比亞迪、長安汽車等在內的車企相繼公佈了其全固態電池量產時程表,預計2027年裝車,2030年實現量產化應用。那麼,全固態電池真能終結續航焦慮嗎?
簡單來說,全固態電池就是使用固態電解質(如陶瓷、硫化物等材料)替換傳統液態電解液。與液態電池相比,全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儲存的電量更多,因此電車的續航里程可以輕鬆超過1000公里。而且,由於固態電解質導電效率更高,充電速度理論上比現在快4-6倍,未來可能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甚至與加油時間相當。同時,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洩漏風險,其卓越的熱穩定性遠超液態電解液,從根本上解決了電動車因電池熱失控而引發的自燃問題。
然而,全固態電池雖好,但目前仍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成本壁壘也尚未突破。比如,全固態電池在技術上最難的就是“固-固介面”問題。固態電池的電極與電解質之間是剛性接觸,難以像液態電解質那樣充分浸潤。全固態電池的成本問題也不容忽視,目前硫化物電解質成本是液態電池的十倍。因此,即使2027年全固態電池實現小規模量產,也註定是少數高端車型的專屬配置。
對於消費者而言,當下或許不必執著於“等固態電池上市再買車”的焦慮。技術的演進永遠存在代際更替,而電動車市場的成熟正讓每一代產品都更具性價比。全固態電池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即刻顛覆現有市場,而在於為人類打開一扇通向更高效、更安全能源世界的大門。每一次技術反覆運算的積累,都在為終局之戰蓄力。
全固態電池的量產上車,將為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電動汽車時代。讓我們拭目以待,2027年全固態電池的量產元年,能否真正解決電動汽車的續航焦慮。